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武则天立无字碑

武则天立无字碑

武则天励精图治,在她统治时期,唐朝出现了社会安定的局面。因为武则天是历史上唯一的女皇,所以关于她的传说非常多。武则天本人也是一个不甘于寂寞的人,即使死了,她也要留下一块无字碑,千百年来引得人们纷纷猜测。

武则天死后与唐高宗李治合葬在了一起,他们的墓乾陵位于西安市西北80公顷的乾县梁山上。在这个墓前,有两块高均为63米的石碑,西面的为“述圣碑”,上面的碑文主要是歌颂唐高宗的,这段文字是由武则天撰文、唐中宗书写的。这个碑由7节组成,榫卯扣接,故又称为“七节碑”,碑宽186米,重816吨。

而立在东面的是武则天的“无字碑”。这座碑由一块巨大的整石雕成,宽21米,重988吨。碑头雕有8条互相缠绕的螭首,饰以天云龙纹,碑座则用骏马饮水、雄狮、云纹等线刻画而成。尽管这座墓碑雕刻得十分精细,然而上面却没有任何文字,在历代墓碑中都是极为罕见的。

值得一提的是,宋金以后,人们开始在无字碑上面添补题识,现在上面共有13段文字。更让人震惊的是,在这些文字中,还有一些是少数民族文字,所以长期以来都没有人能够识别。这种早已废绝的少数民族文字,被日本学者山路广明视为“20世纪之谜”。后来经科学家们考证,金太宗的弟弟于公元1134年在无字碑上刻了《大金皇帝都统经略郎君行记》,且在旁边配有汉字译文。

事实上,这种失传了的文字并不是金文,那么它究竟是什么文字呢?20世纪20年代,考古工作人员在内蒙古巴林右旗附近发现了辽代帝后的墓志,此时,这个谜团才被解开。原来这些文字和墓志上的字相同,就是早期的契丹文字。

契丹文字始创于公元920年,契丹国家灭亡之后,文字也随之消亡,到了元代的时候,几乎没人认识,而到了明代,则成了无人能识的“死文字”。

后来,这一失传的文字在武则天的无字碑上保留了下来,可以说这也是武则天无字碑的一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