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禄山的引荐人:李林甫
唐玄宗即位之后,为了加强边境的防御,便在重要的边境地区设立了十个军镇,每个军镇的长官叫节度使。节度使的权力很大,不但掌管军队,还兼管行政和财政,所以在当时地位十分显要。按照唐朝的惯例,节度使立了功,就可能被调到朝廷中当宰相。
李林甫掌权以后,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力,不但排挤朝廷的文官,还猜忌边境的节度使。当时,担任朔方等四个镇节度使的王忠嗣立了很多战功,他手下有许多骁勇善战的将领,如哥舒翰、李光弼,这些人李林甫都看在眼里。
李林甫见王忠嗣的功劳大、威望高,认为他很有可能被唐玄宗调回京城当宰相,于是便使出了一个阴谋——派人向唐玄宗诬告王忠嗣,说他要拥戴太子谋反。
在这次事件中,王忠嗣险些丧命,后来是哥舒翰在唐玄宗面前苦苦为其申冤,唐玄宗才免了他的死罪,但是却降了他的职。王忠嗣因为这件事情感到十分委屈,一气之下就病死了。当时,边境将领中还有一些胡族人。李林甫思忖再三,觉得胡人文化水平低,皇上不可能派他们做宰相,于是就在唐玄宗面前竭力主张重用胡人。李林甫说胡人骁勇善战,而且跟朝官没联系,所以是靠得住的。唐玄宗听后觉得十分窝心,因为他一直都担心边境的将领谋反,于是就听了李林甫的话,提拔了一些胡人当节度使。在这些胡族的节度使中,唐玄宗和李林甫都特别看重平卢(在今辽宁朝阳)节度使安禄山。
安禄山早年在平卢军里当过将官,然而他为人野蛮,经常不遵守军令,还打了败仗。于是边境的守将就将其押送到长安,请朝廷处分。宰相张九龄为了严肃军纪,便将安禄山判了死刑。然而唐玄宗听说安禄山善战,于是就法外开恩,把他给释放了。张九龄当时极力劝谏唐玄宗,说:“安禄山违反军令,致使朝廷损兵折将,所以理当军法处置。而且据我观察,这个人图谋不轨,留着是个后患。”唐玄宗觉得张九龄言过其实,所以还是赦免了安禄山。后来,张九龄被撤了职,而安禄山却靠自己阿谀奉承的本事步步高升,最后还当上了平卢节度使。不出三年,他又兼任范阳节度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