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西晋的覆亡

西晋的覆亡

公元311年,即永嘉五年,匈奴攻陷洛阳,掳走怀帝,史称“永嘉之乱”。

东汉以来,西、北边疆的少数民族开始陆续向内地迁徙。魏晋时,西、北各少数民族内迁的活动更加频繁,而且种族很多,主要有匈奴、羯、氐、羌以及鲜卑五个民族,历史上称作“五胡”。少数民族迁居后,和汉人杂居,过着安定的农耕生活。魏晋统治者强迫各族人民缴纳各种苛捐杂税。残酷的压迫使得各少数民族不断地起来反抗。

晋朝建立政权不久就爆发了“八王之乱”,加上连年的天灾,胡人发现入侵的时机已到。公元304年,匈奴贵族刘渊在左国城(今山西离石)起兵,自称汉王,随后收复了并州的部分地区。

公元306年,晋惠帝死,怀帝司马炽继位,改元永嘉。刘渊派大将石勒等人继续南侵,屡次击败晋国的军队,势力日益强大。永嘉二年,刘渊正式称帝。永嘉四年刘渊死,子刘聪继位。次年,刘聪派遣石勒、王弥、刘曜等人率军攻晋,在平城(今河南鹿邑西南)歼灭十万晋军,又杀了太尉王衍及诸王公。此后凯旋入京,进入洛阳后俘获了怀帝,杀王公士民三万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