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史上规模最大的内讧

史上规模最大的内讧

“八王之乱”发生在西晋年间,是司马氏同姓王之间为争夺中央政权而爆发的历时16年的混战,这是中国历史上空前的大内讧。这次战乱不但引发了西晋的灭亡,还导致了近300年的动乱。其最终结局是东海王司马越夺取大权。

这场动乱从宫廷内权力斗争开始,而后引发战争,殃及百姓,造成了很大的破坏。这也加剧了西晋的政治危机,之后的中国进入五胡十六国时期。

西晋皇族中参与这场动乱的王不只八个,但八王为主要参与者,而且《晋书》将八王汇为一列传。“八王”指的是汝南王司马亮、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楚王司马玮、赵王司马伦、东海王司马越、齐王司马冏、长沙王司马乂(yi)。

统领禁军的赵王司马伦联合齐王司马冏起兵杀贾后,赵王司马伦废惠帝自立。司马伦篡位后,齐王司马冏联合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以及洛阳城中的禁军将领王舆起兵造反,最后将司马伦杀死,迎惠帝复位。司马冏也担任大司马,入京辅政。

公元302年年底,河间王和长沙王举兵入宫,杀死了司马冏,政权落入司马乂的手里。

后又有河间王和成都王声讨司马乂,最终擒杀长沙王司马乂,而后成都王司马颖入洛阳为丞相,但仍回根据地邺城。司马越对司马颖的专政不满,便带着惠帝北上进攻邺城,被司马颖击败,惠帝被俘入邺。与此同时,司马颙派兵占领洛阳,并州刺史司马腾与幽州刺史王浚联兵攻破邺城,成都王司马颖与惠帝投奔洛阳,转赴长安。

公元305年,司马越起兵击败司马颙。公元306年,司马越迎惠帝回洛阳,相继杀了司马颖和司马颙,大权落入司马越手中。这就是历时16年的“八王之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