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为知己者死”
在春秋时期,楚庄王大宴群臣,他们从日出喝到日落,后来还点起灯烛继续喝。这个时候,一阵大风忽然刮过,把宫中的灯烛全部吹灭。就在大家惊慌的时候,一个喝得半醉的将军忽然拉住了一位妃子的衣服。这位妃子大惊,她摸着那个将军的头盔,然后折断了他头盔上的帽缨,还大喊道:“大王,有人想趁黑侮辱我,现在我已经折断了他的帽缨,拿在手上,待会点灯后就可以知道是谁这样造次了。”
楚庄王听了妃子的话后立刻说:“且慢!今天是我请大家喝酒,一定是有的人喝醉了,所以才冒犯了妃子。酒后失礼不能责怪,我身为大王,更不能为了你而伤害我的大臣。”这时大家都沉默了,楚庄王接着说:“今天大家都要痛饮,现在大家就把帽缨全部拔掉吧!”楚庄王一下令,参加宴会的一百多位将军都拔掉了帽缨,直到这时,楚庄王才命令下人重新点灯。这一晚,君臣喝得很尽兴。
三年后,楚国和晋国发生了一场大战。在战场上,一位将军总是奋不顾身地冲在前面。而他是第一个冲进敌阵,击溃晋军的人。战后,楚庄王把那位将军召到跟前,问道:“在平日里,我并没有特殊优待你,为什么你会舍生忘死地战斗呢?”这时将军回答说:“大王还记得三年前的宴会吗?那个被折断帽缨的人就是我。当时蒙大王不杀不辱,所以我决心肝脑涂地,以报大王之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