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拓疆土的服越战争
中国境内的越人分布在华东和华南地区,分为闽越、南越和西瓯(ou)等部分。其中,闽越在今浙江、福建一带,南越在今广东和广西东部,西瓯在今广东西南部、广西南部以至于云南东南部。当时的越人“断发文身,错臂左衽”,因依山傍海而从事渔猎和农业。西瓯人主要从事农业生产。因为越人部落众多,所以总称百越,这是中国古代南方越人的总称。
秦始皇在灭楚之后,很快便降服了居住在浙江一带的越族,建立会稽郡。接着又分别征服了居住在今温州一带的东瓯以及今福建境内的闽族,设置闽中郡。攻南越的秦兵,也占领了番禹(今广州)。
不过西线的秦军却遭到了西瓯人的顽强抵抗。秦始皇为了支援前线的战争,在今广西兴安县开凿了一条灵渠,沟通了湘江与桂江支流漓江之间的交通,解决了运输粮饷的问题,这才将越族打败。公元前214年,越族趁秦军不备,大败秦军。秦始皇派兵增援,终于征服了越族,并设置了南海郡(今广东广州)、象郡(今广西崇左境)和桂林郡(今广西桂平)。公元前213年,秦始皇又派几十万北方农民戍守,与越人杂居,共同开发珠江流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