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与战国的分水岭
春秋时期,诸侯国们长期征战,很多小国被吞并,而大国的国家政权则逐渐落入了一些有权势的大夫手中。这些大夫原来也是奴隶主贵族,后来他们采用了封建的剥削方式,转变为地主阶级。有的地主阶级为了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则开始采取轻徭薄赋的办法,试图富国强兵、笼络人心。
这个时候,一向称为中原霸主的晋国国君的权力逐渐削弱了,而国家实权由六家大夫把持着。这六家大夫有自己的地盘和武装,他们为了争权夺利,经常互相攻打。最终有两家被打散了,只剩下智家、赵家、韩家、魏家。在这四家中,又以智家的势力最大。
智家的大夫名字叫智伯瑶,他一直都很想侵占其他三家的土地,所以就对其他三家的大夫赵襄子、魏桓子、韩康子说:“晋国本来是中原霸主,后来被吴、越夺去了霸主地位。现在如果我们还想让那个晋国强大起来,我们每家都应当拿出一百里土地和户口来归给公家。”
后魏桓子和韩康子听从于智伯瑶,赵襄子却不同意,因而爆发了战争,最终导致智家全军覆没,就连智伯瑶自己也被三家的人马所杀。这三家灭了智家之后,不但把自己从前丢失的土地收了回来,还将智伯瑶的土地平分了。后来,他们又把晋国留下的其他土地也瓜分了。公元前403年,韩、赵、魏三家纷纷派出使者,请求周天子把他们三家封为诸侯。当时木已成舟,即使不分封也没什么意义,于是周天子就做了个顺水人情,把三家正式封为诸侯。自此以后,韩、赵、魏成为中原大国,与秦、齐、楚、燕四个大国共称为“战国七雄”。
“三家分晋”具有跨时代的意义,它是奴隶社会瓦解、封建社会建立的标志,也是春秋和战国的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