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为什么不肯过江东
著名女词人李清照留下了纪念项羽的杰作:“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项羽最终在乌江边自刎,然而他为什么不渡乌江,两千多年来人们对此说法种种。
有一种观点认为,西楚霸王不过江东,是因为虞姬已死。项羽因“虞姬死、子弟散”的下场而心生羞愧,所以不肯过江,拔剑自刎。《史记》载:“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以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为八千人渡江而西,今天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子弟散”这个事实符合项羽所说的“天之亡我”,这也是项羽“无颜见江东父老”的原因。因为在那个时候,项羽即便过江,也是败局已定。所以,他才选择了不渡乌江。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项羽不渡乌江是出于一种高贵的品质,是为了早日消除人民的战争苦难。他们觉得,项羽在到了乌江边的时候,才认识到长期内战给人民带来的痛苦,所以他希望结束这场战争。事实上,他确实曾有结束战争的愿望,也曾想过通过他与刘邦的个人决斗来结束战争,然而他觉察到“楚国久相持不决”“丁壮苦军旅,老弱罢鞍漕”。一次,他曾经对刘邦说:“天下匈奴长岁者,徒以吾两人耳,愿与汉王挑战决雌雄,毋徒苦天下之民父子为也。”后来,项羽为了取得和平,还曾经违背自己的个性,与刘邦以鸿沟为分界。如果不是刘邦背信弃义,最后出兵追杀楚军,那么短暂的和平局面是可以出现的。当项羽失利之后,他认识到自己无法在短时间内消灭刘邦,也不可能与其和谈,所以他只好牺牲自己。因为据推测,项羽当时还是有可能与刘邦抗衡的。总之,关于项羽为何不渡乌江,无论是文人骚客,还是历史学家,都无法给出一个毫无破绽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