囚车里的人才
管仲,姬姓,管氏,名夷吾,谥曰“敬仲”,史称管子,春秋时期齐国颍上人。管仲是周穆王的后代,少时丧父,后到齐国,经鲍叔牙举荐,为齐国上卿(即丞相)。管仲辅佐齐桓公创立霸业,被称为“春秋第一相”。然而管仲的仕途并非一帆风顺,他是一个从囚车里走出来的人才。
春秋时期,第一个称霸的是齐国。齐国是周武王的大功臣太公望的封国,本来就有辽阔的土地,后来,还利用自己沿海的资源来增强国力。一时间,齐国成了生产力发达、国力强盛的大国。公元前686年,齐国发生了一次内乱,国君齐襄公被杀。当时齐襄公有两个兄弟,一个叫公子纠,当时在鲁国;一个叫公子小白,当时在莒国。这两个人的身边都有个老师,公子纠的老师叫管仲,公子小白的老师叫鲍叔牙。当两个公子听到齐襄公被杀的消息后,都急着赶回齐国争夺君位。
公子小白先出发回国,于是,管仲亲率三十乘兵车到其回国的路上截击他。管仲在过即墨三十多里的地方遇见公子小白,等公子小白的车马走近时,他操起箭来对准射去。只听见“嘡啷”一声,箭射在公子小白的胸前,公子小白应声倒下。管仲见此,以为公子小白已死,就率领人马回去了。但是,公子小白并没有死,管仲的一箭射在了他胸前的铜制衣带钩上,公子小白急中生智,佯装死去,才逃过一劫。于是,公子小白就先回到了齐国,成为国君,即历史上有名的齐桓公。鲍叔牙进谏齐桓公,说管仲是治国奇才,劝其忘记旧怨,重用管仲。于是,齐桓公让鲁庄公杀死了公子纠,赦免了管仲。公子纠的两位大臣管仲和召忽一生一死,生者成就了功名,死者成就了德行,以表达对公子纠的忠诚。因此,管仲抱着“定国家,霸诸侯”的远大理想被送回齐国。对于管仲的才能,孔子赞叹曰:“微管仲,吾披发左衽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