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不当皇帝当农夫的人

不当皇帝当农夫的人

季札(公元前576年—公元前484年),姬姓,名札,又称公子札、延陵季子、延州来季子、季子,春秋时吴王寿梦第四子,封于延陵(今常州一带),后又封州来。据传,季札为避王位“弃其室而耕”于常州武进焦溪的舜过山下。他不但品德高尚,而且广交贤士,对丰富华夏文化做出了贡献。季札死后葬于上湖(今江阴申港),传说碑铭“呜呼有吴延陵君子之墓”十个古篆是孔子所书。

季札的祖先是周朝的秦伯,秦伯本是王位继承人,但其父太王欲传位给幼子季历以及孙子昌,于是秦伯让位,并以采药为名逃至荆蛮之地,建立吴国。数代后,寿梦继承了吴国王位。寿梦的儿子之中,尤以季札最有才能,寿梦有意传位于他。季札的兄长也认为他德才兼备,足以继承王位,想拥戴他为王。然而季札没有同意,坚持把王位让给哥哥。

此后季札退隐至山水间,季札的哥哥诸樊继位,称为吴王,他死后让弟弟依序继承王位,最终传到季札,以满足先王寿梦的遗愿。然而季札再度拒绝,归隐而去。夷昧之子僚继位。

季札让位之事颇受后人的追捧,称他是一个心胸宽广、志存高远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