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战贻笑千古的人
泓水之战是公元前638年(周襄王十四年)宋国与楚国为争夺中原霸权,在泓水(古河流名,故道约在今河南省柘城县西北)发生的一场战争。战争以宋国失败而告终,宋襄公也因此战而贻笑千古。
齐桓公去世后,齐国发生了内乱,宋襄公协助齐孝公继位。同时,楚成王趁机将势力渗透到中原。公元前639年春,宋、齐、楚在齐国会盟。宋襄公又强烈要求于同年秋天,三国在宋国召开诸侯大会。同年秋,宋襄公以盟主身份约楚成王和陈国、郑国、蔡国、徐国、曹国等国的国君在盂(今河南省睢县西北)会盟。结果,齐国和鲁国借故未到。
宋襄公轻车简从赴会,被楚成王找准时机突袭。自此宋和楚两国相持不下,后来鲁僖公从中调解,楚成王于同年的冬月将宋襄公释放。宋襄公因为不甘受楚之辱,所以回去之后,于公元前638年夏联合许国、卫国和滕国进攻附楚的郑国。为救郑国,楚成王率军攻打宋军。宋襄公撤离郑国,迎战楚军。
公元前638年11月初,楚军抵达泓水南岸,在泓水北岸的宋军列阵待敌。右司马公孙固在楚军渡河时对宋襄公说:“敌众我寡,可半渡而击。”然而却遭到了宋襄公的拒绝说:“仁义之师,不推人于险,不迫人于阨。”后来楚军渡过河开始列阵时,公孙固又建议宋襄公趁楚军立足未稳之时发起进攻,宋襄公又拒绝说:“不鼓不成列。”就这样,宋襄公一直坚持等到楚军列阵完毕后才下令对其发起进攻,由于宋襄公的军队没有楚军实力强大,致使宋军大败。
宋襄公墨守成规,致使战争失败,宋国也由此实力减弱,无缘春秋霸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