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马嵬坡兵变与《长恨歌》

马嵬坡兵变与《长恨歌》

潼关是京城长安的门户,那里地势险要,是一个易守难攻的好地方。安禄山叛乱之时,唐玄宗曾经派大将哥舒翰带重兵把守。叛将崔乾祐在潼关外屯兵半年,一直都没能打进来。当时,潼关的守军每晚都会在烽火台上点起火,然后相邻的烽火台看到之后也会点起火。就这样,烽火台一直将这个信号传递给长安,让长安城内的百姓放心。尽管叛军一直未能进潼关,但是关内唐王朝内部的将领们却闹起了矛盾。将领们主要分两派,哥舒翰是保守派,主张坚守潼关,等待时机;郭子仪和李光弼是激进派,他们一起上奏给唐玄宗,要求引兵北上,攻打安禄山的老巢范阳。

就当时而言,守关其实是最好的决断,然而正在唐玄宗左右为难的时候,宰相杨国忠听信了别人的谗言,劝皇帝主动发兵,致使潼关失守。此时关内就无险可守,长安城内的百姓们知道了这个消息后,都纷纷弃城逃走。杨国忠意识到留在长安没有生路,于是便劝唐玄宗逃到蜀地去。就在那天晚上,唐玄宗和杨国忠带着杨贵妃和一批皇子、皇孙仓皇逃走了。一路上,将军陈玄礼和禁卫军护送他们,最终得以顺利地逃出长安。

在出了长安之后,唐玄宗等人吃不好、睡不好,受尽苦难,随行的将士已经经受不住饥饿和劳累了,谋划着要和杨国忠算账。这些士兵们正埋怨着,有二十几个吐蕃使者拦住了杨国忠的马,向杨国忠要粮。这时,周围的士兵们没等杨国忠发话,就开始大声嚷嚷:“不好了,杨国忠要造反了!”说着,这些士兵就向杨国忠射箭。杨国忠顿时慌了,他连忙想要逃走,然而几个士兵追了上去,将他的头直接砍了下来。

这些士兵们杀了杨国忠之后,直接包围了唐玄宗住的驿馆,要求唐玄宗杀了杨玉环。唐玄宗迫于无奈,让高力士把杨玉环带到别的地方用带子勒死了。当将士们得到了杨贵妃已经被处死的消息后便消了口气,他们这才肯撤回军营。

在这次兵变之后,唐玄宗就如同惊弓之鸟一样急忙逃到成都去了。而兵变的发动者太子李亨没有再跟随唐玄宗逃亡,他从马嵬坡(今陕西兴平市西)一路收拾残余的队伍北上,最终在灵武(今宁夏灵武西南)即位,也就是后来的唐肃宗。

马嵬坡兵变中演绎了一出动人的爱情悲剧,白居易还为此作了《长恨歌》:“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