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明清北京城的原型

明清北京城的原型

明清时期的北京城是在元朝国都大都城的基础上建立的,而元大都是唐朝以来中国规模最大的一座新建城市。公元1214年,蒙古军逼迫金国从北京(当时称中都)南迁到开封后,第二年,成吉思汗便将中都改为燕京。后来忽必烈建立元朝,又将燕京改称为中都。

公元1267年,忽必烈开始在中都东北部修建新的都城,叫大都。

大都城一共有十一个门,其中的和义门、平则门也就是后来的西直门、阜成门;崇仁门、齐化门是后来的东直门、朝阳门;其他的如安贞门、光熙门等名到现在还在沿用。皇城在大都城内南部的中央,包括宫城以及太液池、万岁山。皇城正南门叫丽正门,也就是今天的天安门。

大都城的布局是依照《周礼考工记》里的规则设计的,城门及宫殿名称也多来自《周礼》。大都城的街道布局规整,均为正东南西北走向,而小巷命名为“胡同”,直到现在北京中的小巷仍称为“胡同”。元大都是我国封建社会最后一座依照预先整体规划平地兴建的都城,也是13世纪至14世纪世界上最雄伟、瑰丽的城市之一。同时它的建成也是我国城市建设史上的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