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剃发易服”政策

“剃发易服”政策

清朝统治者在入关之前,就已经对臣服于满族统治者的汉人推行“剃发易服”的政策。所谓的剃发,就是一律强令改变发式;易服,即更换服装。除了平民之外,投降的明朝将士也必须剃发易服以示忠诚。

公元1644年,入关后的清朝统治者颁发了“剃发令”,这引起了汉人的极大不满和反抗,于是公开废除此令。1645年,清兵进军江南后,遭受排挤的汉臣孙之獬再次向摄政王多尔衮提出重新颁发“剃发令”。于是,多尔衮下令再次颁发“剃发令”,规定清军所到之处,无论官民,限十日内尽行剃头,削发垂辫,不从者斩。这便是当时让人闻之无奈的“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

这个命令下达后,汉族人民和清朝统治者进行了多次斗争,1645年发生的“嘉定三屠”事件即与“剃发易服”有关。然而虽然汉族人抗争了几十年,但还是以满族封建统治者取得胜利告终,汉族大部分生者都剃发结辫,改穿满族衣冠。凡是不愿意这样做的人,要么被杀,要么逃到海外,要么遁入空门。

满族统治者之所以推行这种政策,是希望通过剃发易服来打击、摧垮广大汉族人民尤其是上层人士的民族精神,树立和稳固满族人的统治地位,使得满族人不被汉化。

“剃发易服”是清初主要的社会矛盾之一,明末清初的官员陈名夏因为说了一句“免剃头复衣冠,天下即可太平”而被满门抄斩,可见当时斗争的惨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