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炎帝对华夏文明的贡献

炎帝对华夏文明的贡献

炎帝,烈山氏,号神农氏,又称赤帝,生于宝鸡姜水之岸(一说湖北随州厉山),华夏始祖之一,与黄帝并称为“中华始祖”,中国远古时期的部落首领,距今6000年至5500年。炎帝对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1)种五谷,制耒耜(lěisi),从而奠定了农工基础。他解决了民以食为天的大事,进而促使农业生产发展,促进了人类由原始游牧生活向农耕文明转化。

(2)首辟市场。据《周易系辞下》载,神农“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

(3)治麻为布,民着衣裳。原始人类本来仅以树叶、兽皮遮身,炎帝教人们制麻桑为布帛后就有了衣裳,这是人类由愚昧社会向文明社会迈出的一大步。

(4)作五弦琴,以乐百姓。据《世本下篇》载,炎帝发明了乐器,他削桐为琴,结丝为弦,制成神农琴。神农琴“长三尺六寸六分,上有五弦:宫、商、角、徵、羽”。这种琴发出的声音,能道天地之德,能表神农之和。这使得人们的娱乐生活得到了改善。

(5)削木为弓,以威天下。炎帝始创了弓箭,弓箭的使用不但增强了人们制服野兽的能力,还有力地打击了外来部落的侵犯,保卫了人们的生命安全和劳动成果。

(6)制作陶器,改善生活。人们在陶器发明前,加工食物只能用火烧烤,自从有了陶器后,人们就可以蒸、煮食物和贮存物品,还可以酿酒和消毒。这使得人们的生活条件大大改善,对人类的饮食卫生和医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