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讲究饭桌文化的古人

讲究饭桌文化的古人

1959年和1975年,人们曾经三次发掘大溪文化遗址,因该文化重庆市巫山县大溪遗址而得名。其分布东起鄂中南,西至川东,南抵洞庭湖北岸,北达汉水中游沿岸。这一文化时期出现在公元前4400年至公元前3300年。

大溪文化时期,人们居住在红烧土房屋中,也较多使用竹材建房。当时的人们饲养牲畜开始多样化,除猪、狗外,鸡、牛、羊可能也已经成为家禽家畜。同时,渔猎和采集等也成为辅助的生存方式。人们食物的种类也增多了,鱼、龟、鳖、蚌、螺等水生动物以及野猪、鹿等,都可能成为当时人们的盘中餐。

丧葬习俗复杂而多样,葬式有跪屈式、蹲屈式的仰身屈肢葬等。

大溪文化时期的陶器可归纳为三期:早期以夹炭红陶最多,戳印纹单一、细小,极少有彩陶,以折肩圈足罐、三足盘、鼓形器座等为代表;到了中期,戳印纹发达,彩陶开始兴盛,常见内折沿圈足盘、簋、高把豆、曲腹杯、筒形瓶等;至晚期,占有绝对优势的是泥质陶,灰陶和黑陶剧增,有细颈壶、折敛口圈足碗等。

同时,这一时期还出现了数量相当的石锄和椭圆形石片切割器等,另有大量的实心陶球和空心裹放泥粒的陶响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