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五节下属创建功劳,为自己谋得荣誉

《塞子?修身》:“名不徒生,而誉不自长,功成名遂,名誉不可虚假。”是说:名望不会白白地生来,而声誉也不能自己增长,只要建立了功劳,名声自然就会显扬,切不可靠弄虚作假沽名钓誉。

战国期间,赵国在赵太后执政时,秦国发兵来进攻。赵国求救于齐国。齐国提出必须以赵太后的小儿子长安君作人质,才肯发兵相救,赵太后坚决不同意,群臣看到国家危急,便纷纷进谏。赵太后明确宣布:“再有来谈拿长安君作人质的,我就往他脸上吐唾沫!”左师触龙冒死谒见太后,太后怒气冲冲等着他来。触龙进来先谢罪说:“老臣我腿脚有毛病,好久不能来请安了,我担心太后的身体不舒服,今天特意来看望太后。”接着问了太后的饮食行走情况,太后见触龙不提人质的事,怒气渐渐消了下来。触龙又接着对太后说:“我的小儿子舒祺,最不成才,可我又非常疼爱他,恳请太后允许他到宫中当一名卫士。”大后问:“他年纪多大了?”触龙说:“今年15岁了,虽然小,可我想趁我在世时托付给您。”太后说:“想不到你们男人也疼爱小儿子。”触龙说:“恐怕比你们女人还疼爱的厉害。”太后笑着说:“还是我们女人疼爱的很。”触龙说:“老臣我私下里认为你对燕后的疼爱,比对长安君强。”太后说:“你错了,不如疼爱长安君厉害。”触龙说:“父母爱孩子,必须为他们作长远打算。想当初,您送别女儿出嫁燕国时,虽然为她的远离而伤心,抱着她哭。但是又祷祝她不要回来,希望她的子子孙孙在燕国为王。您为她想的这么长远,这才是真正的受。”太后信服地点头称是。触龙又接下去问:“三代之前,赵王的子孙当时封侯的,现在还有继承当候的吗?”太后说:“没有。”触龙说:“这就是因为考虑不长远,时间近点的祸临到自身,时间远点的祸临到子孙,难道国君的儿子一封侯就不好了吗?问题在于他们地位尊贵而没有功勋,俸禄优厚而没有劳绩,还拥有许多宝物。现在太后您把长安君的爵位封得很高贵,还赐给他许多肥沃的土地和珍贵的珠宝,可又不让他趁年轻时为国立功,一旦您百年之后,长安君凭借什么继续在赵国处于高位呢?”太后听罢说:“呃,任凭你来安置他吧!”于是立即为长安君准备了车马礼物,送他去齐国当人质,催齐国出兵。齐国很快出兵,秦国兵退,遂解赵国之围。

隋时,隋文帝的第三个儿子秦孝王杨俊,开始颇有美好的名声。隋文帝曾下诏书予以奖励。但后来杨俊渐渐奢侈起来,违犯制度,出钱求息,老百姓和官吏不少受到他的苦害。隋文帝派人查清确有此事后,处罚了杨俊手下的一百多人。但杨俊仍不接受教训,盛治宫室,穷极侈丽。隋文帝以其奢纵,罢了他并州总管的官职,让他回到家中。左武卫将军刘升劝说:“秦王没有其他过错,只不过浪费些官物营造住舍而已。我看可以宽容。”隋文帝说:“法不可违。”刘升又再三劝说,文帝忿然大怒,才不再坚持。不久,杨素又来劝说:“秦王的过错,不应该作罢官处理,愿陛下仔细考虑。”隋文帝说:“我是有五个儿子的父亲,如果依你的意见,何不另外单独制定皇帝儿子的法律呢?象周公那样为人,尚且诛杀了管、蔡。我实在不如周公远呢,怎么敢做亏法的事。”坚决不同意恢复杨俊的官职。过了不长时间,杨俊病死,隋文帝命令葬事一定要从俭办理。杨俊的佐僚请为杨俊立碑,隋文帝回答说:“要想求名,一卷史书(记载)就足够,何必要用立碑这种办法。如果子孙不能保家,石碑不是白白给人家作镇石吗”历史上,不少国君和将帅对自己所宠爱的人,不是让他们发奋上进,建功立身,而是利用手中的权力给予种种特殊的照顾,但由于这些人“位尊而无功,俸厚而无劳”,往往主子一死,奴才便跟着完蛋。西汉文帝时的宠臣邓通身有铜山,而被饿死,就是典型的一例。所以,作为领导者对自己所喜爱的部属切不可搞“拔苗助长”,而应帮助他们提高才识,创建功劳,以便其立身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