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荏苒,白驹过隙。
泠雪宫内,一身青衫的娇俏少女掀开被子,赤脚走在羊绒地毯上,静静的矗立在窗前。
“殿下可醒了?”
外面候着的人听见室内的声响,打了帘子走进来,看到少女身着单衣站在窗前吹着冷风时,微微叹息。
“玉露微寒,凉秋已至。殿下还是小心这些,莫要感染风寒。”
“鸣瑟!”少女回眸,一双墨瞳晶莹澄澈,光彩照人。她勾唇缓缓一笑,任由被唤作鸣瑟的宫人将狐裘披在她身上:“王兄今日该回来了吧?”
鸣瑟点点头,应承道:“嗯,算算时间世子也该回来了。”
少女听见她这么说,娇艳的脸上立即绽开笑颜:“快有三个月没有见到王兄了,走,咱们去城门迎接王兄去。”
“诺。”
黎国城门处,一身白衣的男子缓步而来,白衣淡雅,清冷如仙。等在那里的少女一见到他的身影,笑容愈加灿烂:“王兄!”
听见呼唤,男子抬眸望去,一袭青色映入眼帘,少女明媚的笑靥使他整个人化成了一泓温润的清泉,温柔地让人不仅沉溺在其中。
“雪儿!”
伸出双臂抱住飞扑而来的少女,男子清冷的眉宇立刻融化,声音温润清,如三月春风,徐徐吹拂,渐入人心:“雪儿可是想念王兄了?”
这个如春风初雪般风华潋滟的男子,是黎国的世子,名传九州的战神。而他怀中言笑晏晏,被他视若珍宝的少女是如今已十四岁的殷雪冷,黎王捧在掌心的掌上明珠。
如今的殷雪冷,在黎国的地位、名声与她的王兄一般无二。这一切的缘由便要从七年前的黎宋之战开始说起。
七年前,宋国遣兵直压黎国边境,黎国边境守城之官软弱无能未战便降,边城百姓被宋军欺压。黎王收到边疆急报怒火中烧,千里之外便下了谕旨将这守城官斩首示众。
黎宋交战,殷恒率军出征,可本应占尽一切先机的黎军却处处收到掣肘,首先在边城被人截断粮草,而后军中又遭到小人挑拨,最后在两军交战的危急关头,朝中居然出现了谈和之声,主和与主战的朝臣分成两派,让黎王苦恼不已。
就在这样一个内外交困之际,是殷雪冷派人前往军营送去一条解围之计,也是殷雪冷已公主之势闯入大殿,小小的身子立于朝堂之上,神色从容,多谋善断,舌战群儒,力排众议说服一众文武,加送粮草,安顿军心,以保殷恒在沙场征战时无后顾之忧。
那一战,黎军大胜,其中大半功劳都归殷雪冷。而那一年,她不过七岁,也是那一年殷雪冷的名字从此传遍各国。
自那以后七年间,殷雪冷在黎王亲自的教导之下成长的愈加美好,才智更是首屈一指,成为黎国真正的至宝。
“好了,宫人们都在看着呢,你还要赖在王兄怀里撒娇吗?”殷恒揉着她的发丝,满心满眼的都是对她的宠溺温柔。
“那我们回泠雪宫去,我这么久没见到王兄,有好多好多事情想讲给王兄听呢!”
“好,那王兄听你慢慢讲。”
两人离去的身影后,有落叶飘散,随风而起,那片片落叶废物的姿态仿若是两个人的命运,互相纠缠又因凉风被迫分开,最后各自沉沉坠地。
殷恒回来后不久,便到了殷雪冷十四岁生辰这一天。
天光微芒,泠雪宫的掌事宫女鸣瑟就带着一众宫人捧着华服美饰轻声而入。
殿内,殷雪冷早已起身,她沐浴过后,穿着单衣坐在桌边用膳,看到鸣瑟手上捧着的衣服和她身后一众宫人内侍谨慎小心的神色,微微叹息,对他们说道:“更衣吧。”
众人应声,各司其职的忙碌起来,不一会儿,一位锦衣华裳的美人袅袅婷婷的站在殿中央。
此时天色大亮,阳光投射进来,在殷雪冷精致的眉眼上镀上一层柔和的光晕,她的睫翼微微颤动,双眸灿如星辉。
如斯美人,韶华无尽,明眸皓齿,容光倾国。
“请殿下移驾。”
泠雪宫外,金凤銮驾已备好。
殷雪冷轻轻点了点头,她看着门外一眼望不到头的宫阁寰宇,双眸染上一丝意味不明的色彩,轻轻抬脚,缓步而出。
銮驾一路来到龙华殿,此时朝臣已分为左右两侧站在龙华殿外,黎王站在玉石台阶的最高处,他右下方是世子殷恒与二公子殷烨。
殷雪冷在鸣瑟的搀扶下从銮驾上走下来,她脚下的十里红毯绵延至大殿,九羽鸾凤钗上垂下的金色铃铛随着她的步伐叮叮作响。她在众人的注视下一步一步地走上那高高的台阶,走到黎王面前,屈膝跪下,双手在眼前交叠,俯身叩拜。
黎王身旁的内侍,双手捧着黎王诏书上前一步,展开,大声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