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二百二十八章 龙卫军新政

穆函所说的一点不错,在他们走出黄山脚下陈府别院的时候,陈启就接到了儿媳的禀告!

见到穆函之后,陈启本就心如死灰的心里,更加深了负罪的感情,因为无他,原龙卫军最后的分裂和战损,他要负有很大的责任。但这也可以理解,特别是在自己的儿子由升空出世,穆函遭遇不测,生死不明之后,陈启心里绝对想让自己的儿子扛起龙卫军的大旗,这也正好趁了陈相杰的心意。但是,随着日本神风特战队的突袭,原卧龙山老一辈儿兄弟相继身陨,身受重伤的陈启又能做些什么呢?龙卫军除了穆函之外,别人谁也不能统领。

“时也!运也!命也!”陈启在卧室里沉声叹到。

“父亲!穆函老弟,他究竟是什么意思?”清醒过来的陈相杰一脸眉头皱在了一起。

“杰儿!如果说,我让你放下眼前的一切,重新回到龙卫军中,你愿意吗?”陈启咳嗽了一阵,并没有直接回答儿子的提问,而是反问道。

“父亲,穆函都对我使用摄魂术了,您认为我回龙卫军还有意义吗?”陈相杰苦笑了一声。

“你的意思是不想再回龙卫军了?杰儿你可要想好了呀?我身体基本恢复之后,可是对国民党的前途命运占卜过,结果你也知道了!你跟随着蒋委员长最后只能落个退守海外的结果,你何不如现在重新为自己选择一条明路呢?就算你不为自己着想,你也要为可儿着想啊?他将来的成就可是远远强于你啊!你忍心让可儿束缚在海外孤岛之上吗?”陈启无比严肃地说道,“而且我看穆函还是非常欣赏可儿的,如果你现在加入龙卫军,也算是给可儿将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啊!”

“父亲,我们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就行了,儿孙自有儿孙福,我相信凭可儿的本事,将来在哪里都开创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陈相杰想了一会儿认真的说道,“再说了,我已经有了极不光彩的一幕了,就算我投了龙卫军,穆函会重用我吗?与其在别人的猜忌中过日子,还不如跟着委员长共同进退,也算是所得一个忠义的好名声!况且有了在龙卫军中的历练,在加上我岳父的提携和您的指点,我相信自己党国中的前景,也不会次到哪去!”

“哎!既然你已经打定了注意,我说什么也无济于事了!你也知道我命不久矣!杰儿,在这段时间里,我会制定好可儿学业进程计划和你将来的发展的规划,我走了以后,你结合实际情况加以执行就可以了!在现阶段,你要做的就是全心全意的打鬼子,用赫赫战功来证明你自己的价值,这样不管是国民党、社民党,还是穆函、龙卫军都会高看你一眼,特别是穆函,他是一个纯粹的民族主义者,他对国内没有一点心思,只要你在抗日战场上做出业绩,他不但会全力帮你,也许还会原谅你的!我能帮你的也只有这么多了!你记住以后做任何事情、任何决定都要把方方面面地情况考虑清楚。你好自为之吧!”陈启说完开始闭目养神了。

陈相杰深深地向父亲鞠了一躬,“父亲,您就放心吧!您的儿子也不是朽木一块,我会用实际行动来赢得穆函的谅解和尊重!”

南方一行虽然算不的圆满,但是该办的事情也都处理完了,穆函便以最快的速度回到了热河。这里才是他的根基所在。现在龙卫军从新步入了良性发展的快车道,但是很多事情都等着他亲自做出决议。

在穆函的计划里,重生的龙卫军当然要重新大好各方面基础,尤其是军事科研,后勤保障,经济民生方面。两世为人,经历了这么多的波折和磨难,特别是因为自己的遭遇意外,热河真的发生了后世历史上千里无人区的事情,这让穆函为此愧疚不已。现在他下定决心,一定要把热河保护好,建设好。

后世他是政府公务员,结合这一世的情况和历史经验,对热河如何科学发展、合理布局,穆函有自己远超世人的见识。

热河毗邻京、津、西顾张家口、东接辽宁、北倚内蒙、南邻秦皇岛、唐山,是燕山腹地、渤海之滨要地,境内地形复杂,多险峰峻岭,易守难攻,其北部是七老图山脉,有茫茫林海,广袤草原;中部属燕山山脉;南部则属燕山山脉东段之延续,峰峦重迭,峡谷幽深。西北为内蒙古高原的边缘,俗称“坝上”;东北部为努鲁儿虎和杜岭山脉;绝对是可进可退,可攻可守的军事重地。

从资源分布来看,发源和流经热河的河流有潮河、滦河、柳河、老牛河等众多水系,可以满足生产、生活、经营需要。此时的滦河水势浩大,且直通渤海,水路运输极为方便和海外联系。同时热河境内矿产资源种类齐全,储量丰富,共发现矿产98种,后世已探明储量的矿种55种,全境探明矿产地181处,累计探明固体矿产储量35亿吨,保有储量30亿吨,远景资源储量达100亿吨以上,

其中煤矿64个,铁矿291个、金矿125个、其他金属矿山33个,矿泉地热4个,水泥用石灰岩矿9个、萤石矿101个,其他非金属矿山398个,可以支撑起各类轻重工业和航天、航空事业。后世的热河已经已初步形成了能源(煤炭、地热水)、黑色、有色和贵金属(铁、钒、钛、铜、钼、铅、锌、金、银)、化工(硫、磷、萤石、白云岩)及建材(水泥灰岩、饰面花岗岩、饰面正长岩、石料)等矿产为主的矿业开发格局。穆函相信利用热河的各类资源,绝对可以合理建立起龙卫军的各个基地,当然海军除外。

现在在龙卫军强大武力的震慑下东部的日本关东军,南部的日本华北方面军,已经失去了挑衅、攻击热河、察哈尔的勇气和信心。因此穆函有信心在海外龙影组、龙血组和海外基地、企业的支持帮助下,将热河建成龙卫军的军事指挥中心,军工生产中心和最强大的军事基地。

于是整个热河以及其他具有各种资源的龙卫军属地到处是一片热火朝天的建设场面,各条干道和公路上一辆辆装载各种物资、设备和工人、逃荒逃难百姓的汽车,比比皆是。包括钢铁冶炼、化工生产、纺织印染生产制造、机械设备生产制造、枪械火炮制造、弹药生产、医药生产、医疗器材生产、无线电研究及制造、发动机生产制造、石油勘探及开采、拖拉机生产制造、飞机研发生产制造等等众多企业、工厂纷纷拔地而起。

当然这里的防空防御火力也是这个世界上最先进,最强悍的,龙卫军的一个空战师、两个武装直升机陆航旅24小时不停巡航,1000多门155口轻以上的重炮、500多门自走火炮,500多辆火箭炮纵深梯次布置,龙卫军近卫军、半个特战师、第二装甲师、第二空降旅、第一集团军龙二师、龙四师和新兵部队近30万将士守护在这里,以龙卫军的武器装备和战斗力,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一支部队能攻占这里。

从穆函海外脱险回国之后的一年多里,龙山军校、热河大学、热河理工大学、热河科技大学、热河医科大学、热河师范学院等高校陆续建成;龙腾航天中心、龙腾科技研发中心相继投入使用国内、国外近一万余名各学科教授、专家、学者和研究人员,数万青年学生、数百万逃荒逃难百姓纷纷在热河扎根落户。整个热河由于一台高效、稳定、飞速运转的机器,迸发出无限的生机和活力。

从南方归来后,穆函就马不停蹄地深入各地视察、调研、明察暗访,因为他绝不允许一点差错、一丝隐患发生出现。

穆函深知无农不稳的道理,尤其靠着热河、察哈尔等地为数不多、且贫瘠还有些沙漠化的土地养活近自己治下几千万的老百姓和现在近八十万大军绝对是一件难度非常大的事。在后世看惯了那被严重污染的整天都是灰蒙蒙的雾霾和因为喝了受污染的水源而生出畸形婴孩的穆函,现在有一种近乎病态的固执那就是绝不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来大力发展各种轻重工业,所以他把自己视察地第一层面放在了农业和环境方面上。

在这个时代人们乱砍乱伐的恶习普遍存在,在加上龙卫军各项设施产业开始全面建设,为了有效的保护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穆函利用自己绝对的威信和无比的声望,下令严谨乱砍乱伐,不得过度开荒破坏草场,不仅如此以前龙卫军治下种树造林的政策更得到了进一步加强。这个政令起初不被人们所理解,还是有人在偷伐本来就不多的树木和盗砍珍惜古树,但是随着一次次公捕公审大会召开,本地的、外来的所有百姓都意识再也不能随便砍树了,树不是不可以砍,但是要拿到政府的批文。

其实在龙卫军政府内部也有很多人对穆函的这个政令不太理解,包括李浴日在内都认为,不就是偷砍了几颗树吗?至于这么兴师动众、还要抓起来坐牢吗!

对此穆函只说了一句话,“我们要让我们的后代也能看到蔚蓝色的天空,不换思想就换人,任何军政干部如有违反,就地免职,情节严重者交司法机关处理。”

同时穆函为了解决短期内粮食产能不能满足军民需求和战略储备问题,在做好自己属地进行合理施肥、科学耕种,挖掘土地潜力、保护好自然环境的同时,他特意令海外龙影组趁着二战没有全面打响,以极低的价格从美国、加拿大、巴西、阿根廷、澳大利亚等世界主要粮食出口国购进了大批的玉米、小麦等粮食。

从口里逃荒逃难而来的难民,来到热河等龙卫军驻地后,都怀疑是到了天堂一般。

原来,为了保证足够的兵源和建设用工,只要在龙卫军驻地定居,政府就会每家按人头每人分给你永远属于你自己,并可以由自己任意支配的10亩地,每年只交当年产量的二成作为公粮,要是遇到荒年还能减免,甚至还发给你粮食救济,其他的什么税收都没有。农闲的时候,只要一家出一口人做工10天,帮助政府修建各式建筑设施,要是你家人口多,想多出工也行,还发给你工钱。还有这里的军队也很特别,从来不扰民。军队训练之余,还帮助老百姓干这干那的,每个村里还有数量不等的军兵就和老百姓吃住生产生活在一起!农闲时节,他们还组织村里的精壮汉子进行军事训练,选出有能耐的当头头,平时早晚负责巡逻,保家护院,遇到可疑坏人歹人,可以直接抓起来送官。还有这里的学堂,竟然是免费的!什么书本费呀,学费呀,全免!穷苦人家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学点东西,长大以后有能耐呀!这样的好事天底下哪也找不着啊!

不过也有让大家感到不便和不解的就是树木问题,每年开春的时候,政府会每家按人头发给每人10棵树苗,必须确保成活率在百分之八十以上,虽然成材后算你的,但是不能随便刊发。更不能随便上山砍柴砍树。这让大家别扭了好一阵子,在陆续有一些人因为偷偷的砍树被抓起来坐牢之后,大家也就习惯了。

为了提高单位亩产和转移农业劳动力,穆函还特意从美国进口了大量的农业生产机械免费发放给老百姓。这也让没见过世面的老百姓感到极为不可思议,哪有政府帮着老百姓种地的?

许老汉一家从大名府逃荒到热河已经有一年多了,在这里他们家按人头分配到了一百六十亩土地和一台拖拉机。许老汉的二小子今年已经十七岁了,心灵手巧的他,前段时间他被村里派去热河城学习了一个多月,终于学成归来,成了村里的拖拉机手,他的任务就是开着拖拉机给农场的其他农户耕地拉东西,并教会其他愿意学习驾驶的年青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