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二百四十七章 联手灭苏

接到穆函发出的公开声明,斯大胡子简直是要疯了!这个时候龙卫军提出归还原本属于z国的领土,这不是落井下石、趁火打劫吗?虽说苏俄现在到了十分窘迫的境地,但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一个个z国地方武装胆敢这么明目张胆的向苏俄发出挑衅?已经吃进肚子里的肥肉还能吐出来?狂傲的斯大胡子绝对有信心同时打赢两场战争。于是他立即给龙卫军进行了回电。回电只有四个字:白日做梦。

可是接下来发生的事情,让斯大胡子都快吐血了。

1939年6月14日,也就是穆函发出声明的第二天,已经在苏俄境内秘密发展很长时间的白俄复突然在叶尼塞河东部地区公开亮出了俄罗斯帝国复国大旗。而穆函的夫人之一,前沙俄小公主安娜斯塔西娅在z国热河向世界发表公开通电,号召所有俄罗斯人团结起来,推翻斯大胡子的红色暴政。伟大的俄罗斯帝国在z国龙卫军的支持下,一定可以重现帝国雄风。针对目前苏俄的境况,安娜斯塔西娅在通电中声称,只要推翻了斯大胡子政权,全国的土地按照龙卫军的政策分给全国老百姓私有,保证合法商人、企业家的私有财产和利益。这一下就戳到了斯大胡子和苏俄政府当前最大的痛处。这么一来,斯大胡子发动的肃反大清洗的危机彻底爆发了。

在斯大胡子一手发动的肃反大清洗运动中,涉及到社会中的其他许多人:知识分子、农民(尤其是所谓的“富农”)和专业人员。一系列苏俄秘密警察和国外情报机构(nkvd)的行动涉及到多个被指责为“第五纵队”的少数民族。虽然富农“作为阶级已经被消灭”,但是秘密警察发布了第00447号针对“原富农”、“富农帮凶”和其它反苏联分子的命令。这个命令后来成为一系列其它秘密警察针对其它人群的命令的原型。

而出于对战争时期所谓的“最可能的敌人”以及周围的想要瓦解苏俄国家的“敌对资本主义国家”的“第五纵队”的恐惧,苏俄秘密警察发动了一系列针对个别少数民族人的大规模行动。最早的是针对波兰人的行动。许多这些行动是按照一个数量来完成的,上级军官按照一定的统计数据下令当地的秘密警察关押和处决一定数量的“反革命分子”。少数民族干部被指资产阶级民族主义分子。

这其中命运最为悲惨的当属高加索人,集体化期间,热爱骑马的高加索人不愿被剥夺养马的权利,于是反抗者被当作富农遭清洗。大清洗期间,“问题民族”车臣人再次受到特殊照顾。其结果直接导致后来德国入侵时车臣人几乎全体倒戈。取缔东正教是列宁的遗愿,斯大胡子在三十年代初完成了对东正教的系统摧毁,但仍有宗教势力暗中活动,大清洗中,有165万名神父因传教被捕,其中106万人被枪决。

于是安娜斯塔西娅的通电发表后,在肃反大清洗运动中的受迫害者、遇难者家属、以及上述人群代表立即相应。就连最初策划这个方案的穆函也没有想到,安娜斯塔西娅的通电发表一天后,苏俄军队中成建制起义相应俄罗斯复行动的部队竟然多大30个师近七十万人马,这也极大影响了其他苏俄军队本就低落的士气,也严重削弱了斯大胡子的统治权威。

谋划已久的穆函的手段当然不止这些,安娜斯塔西娅的通电发表三天后,与z国新疆地区接壤的几个苏俄加盟共和国,经过龙卫军海外龙影组成员多年的策反准备,纷纷宣布独立,他们发表共同声明称,他们的祖先是在z国元朝时期,就是成吉思汗、忽必烈天可汗的将领、子民,从血脉上讲,我们与中华民族属于同源同宗,现在我们正式向z国龙卫军政府提出派兵保护,并申请加入z国龙卫军政府。

在这种情况下,安娜斯塔西娅的号召更有吸引力了,分散在世界各地的俄罗斯贵族和退役军官纷纷加入了俄罗斯复的阵营。一个月之后,俄罗斯复的规模竟然达到了150余万。同时他们也得到了以英美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广泛支持。很快俄罗斯复就占据了叶尼塞河流域。

现在整个苏俄境内那叫一个乱,西部地区有德国的凶猛进攻,乌克兰、高加索地区的苏俄重工业基地几乎被德国特种部队破坏的苍夷满目。叶尼塞河流域俄罗斯复发展的是如火如荼。和z国新疆接壤的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也是战火不断。

就在这时,150万龙卫军分成东、西、中三路攻击群,向苏俄发起海啸一般的进攻。

龙卫军的突然发力,让本就惨淡不已的苏俄形势立刻雪上加霜。龙卫军东路攻击群由孙峰指挥,龙卫军海军两大舰队配合作战。不到三天,龙卫军陆军就接连攻克了海参崴、双子城、哈巴罗夫斯克、比罗比詹等地;龙卫军海军在空战第一师的配合下,更是一举攻占了萨哈林岛。

龙卫军中路攻击群由孙立人指挥,在龙卫军第二、第三空战师配合下,龙卫军第一机械化军在广阔的蒙古大草原上所向无敌。不到三天察哈尔、绥远被苏俄占领区以及所谓的蒙古共和国南部地区就被收复。

龙卫军西路攻击群由穆函亲自指挥,仅仅三天,龙卫军不仅收复新疆全境,还攻克了碎叶城、皮什佩克、阿拉木图、维尔内等多座重镇,基本宣告了苏俄政权在哈萨克大草原的覆灭。并且在龙卫军的率领下,吉尔吉斯和哈萨克两族独立联军开始在哈萨克全境追击苏俄军队。

面对遍布境内的烽火,斯大胡子终于坐不住了,在堪堪苦战西线后,斯大胡子对龙卫军发出了最后通牒,称龙卫军暴力干涉苏俄内政,这是战争行为,如果龙卫军不从占领区撤军,苏俄将向整个z国宣战,不死不休!

斯大胡子的通电刚刚发出,穆函便做出强硬回复:你要战,我便战!龙卫军无惧任何威胁,况且龙卫军三路攻击方向地区,在历史上曾经属于z国的属地,现在这里的人民重新做出了选择,作为天朝上国代表,龙卫军有权利有责任保护这里的子民生命财产安全。

在穆函的指示下,安娜斯塔西娅再次代表俄罗斯复,发表通电。通电声称,z国龙卫军是俄罗斯复国运动的坚定支持者,现在俄罗斯帝国正式邀请龙卫军帮助其实现复国大业。在实现复国后,俄罗斯帝国将立即归还曾经占领z国的所有领土,并作出一定的补偿,以感谢龙卫军的正义之举。

穆函和安娜斯塔西娅的通电先后发出后,德国小胡子希特勒立即发出声援。声援通电称:龙卫军的行为,完全是正义的行为,苏俄政府方面应当认清形势。如果和德国有着亲戚关系的安娜斯塔西娅公主成功复国,德国将立即停止向东发动攻击,并可以就德国占领区进行友好协商。

而这时芬兰国王也站出来公开责骂斯大胡子的无耻行径,明明苏俄政府还在侵略别的国家,你还有脸跳出了指责龙卫军?全世界都知道那些地方的土地原来曾属于z国,是你们苏俄政府强占着不还。

在龙卫军海外龙影组的运作下,美国、英国的一些议员也纷纷发表声明,说苏俄政府要认清现在的国际形势,应当立即归还曾经占领z国的领土,并要立即从芬兰、波兰撤兵,以换取国际社会的原谅。

什么是墙倒众人推?现在斯大胡子终于尝到这个滋味了!现在苏俄虽然还有很多坚定的苏俄主义支持者,可是面对极为严峻的国内、国际形势,不少军队将领和政府官员也开始寻求退身之路了。可以说现在的苏俄已经完全处在一片风雨飘摇的之中。

苏俄最看重的西线,现在的德队可是比后世历史上进攻苏俄的德军的实力强出太多了。更为主要的是因为穆函的横空出世,极大完善了希特勒制定的“巴巴罗萨计划”中的漏洞和不足。再加上以北极熊特战队为主要骨干的俄罗斯复的异军突起和龙卫军在东线的全面发力。

在三方,甚至可以说是龙卫军与德国国防军两方的携手打击下,整个苏俄境内的防线,在新的战争模式,新的武器装备联合攻击下,简直就像纸糊的一样的脆弱不堪。龙卫军和德国特战部队联手又把苏俄的后勤保障体系折腾的七零八乱,苏军的日子可以想象了。

反正最初的战略构想已经达到了,穆函在龙卫军的绝对实力支撑下,也不在乎国际怎么看了。龙卫军的三路攻击群在达到第一阶段预定目标后,继续向各自的纵深强烈推进。

两个月过后,东路攻击群,孙峰指挥着部队,依靠着龙卫军空军装备的第一代空对空、空对地导弹的战略优势,毫不费力的,就把自己的战旗插遍了苏俄东部全境,在龙卫军两大舰队的紧密配合下,苏俄东部的图古尔、邱米坎、阿杨、鄂霍茨克等港口以纵深地区已经全部在龙卫军掌控之中。

中路攻击群,在孙立人将军的机械化铁军狂飙突进下,整个外蒙已经被全部收复,贝加尔湖地区、赤塔地区,以及被清朝的康熙大帝割让的尼布楚地区和图皮克地区也陆续被龙卫军收获囊中。

西路攻击群,在穆函的直接指挥下,龙卫军最为精锐的三大集团军和五大正规集团军外加穆函直接统御的龙卫军近卫军、龙卫军女子特战师、龙卫军龙牙特战队以风卷残云之势,将北到新西伯利亚、南到土库曼斯坦、西到里海东岸地区全部占领。

而德国国防军在这两个月内也没有浪费难得的战略时机,其先后攻克了明斯克、乌克兰、高加索地区。

现在龙卫军、德国国防军、俄罗斯复的实际控制地,已经完全连成了一片,在穆函的统一协调下,三方军队没有任何问题的做到了步调一致,军令统一。

到了1939年9月,苏俄政府实际掌控的地区只剩下苏俄首府莫斯科地区,这还是因为穆函的夫人、安娜斯塔西娅公主心有感怀,不忍自己出生、生长的地方全部葬送在战火中,而不忍下令最后的攻击。

可以说到了现在,曾经威风八面的苏俄红色政权至此已经被彻底瓦解了。

1939年10月1日,一身沙俄皇室礼服的安娜斯塔西娅在龙卫军龙牙特战队、北极熊特战队、血玫瑰女子特战队的严密保护下和穆函的陪同下,来到莫斯科城下。

随着克林姆林宫里的一声枪响,以斯大胡子为首的一干苏俄政府高层以自杀的形势告别了这个世界,也宣告了苏俄政权的覆灭和俄罗斯帝国的重新复活。

在龙卫军、德国国防军、俄罗斯复的强力兵锋下,已经没有了任何精气神的苏俄军队陆续宣布投降。至此,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欧洲东部,亚洲北部、西部的战斗全部结束了。

经过穆函、希特勒的秘密协商,安娜斯塔西娅实至名归的成为了俄罗斯帝国女皇。原苏俄西南部领土以租界的形势,交给德国使用20年。历史上沙俄曾经占领的z国领土和苏俄远东地区、苏俄东南部地区以及南部部分地区直接划给龙卫军作为复国酬劳。

眼看着穆函、希特勒就这样瓜分了曾经偌大的苏俄领土,英美等国当然不肯罢休,于是新一轮的国际争端在幕后的阴谋中渐渐形成了。不过看到德国国防军和龙卫军表现出来的强悍实力,即使英美两国也不得不小心行事。但是这些也为日后的大战埋下了导火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