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29章 王之不同

“圣上透出消息,有意加封你为一字并肩王。”

“以后,天下之人,见你如同见到当今圣上。”

三长老说到这里都恭敬了起来,一字并肩王,地位尊崇,还在大夏长老之上,长老见了也是要行礼的。

不过,这个封赏可是大大的违反了礼制。

要知道,根据大夏规制,异性不封王,就是皇族加封,也多是双字王,比如封地在广平,那就是广平王,封地在临沂,那就是临沂王。

而且,双字的那是郡王,简单来说就是地方王者,一字并肩王则是亲王,说白了,那是与国同休戚,并肩帝王治理天下。

而事实是,就算有从龙之功,一般也只是加封为国公。

因为自古以来的礼制,封赏臣下,不过公侯伯子男五等而已。

如果再加恩典,无非是加虚衔,比如太子太保,太子太傅,柱国,大学士等等,很少能封王。

况且,大夏文化悠久,向来有一个潜规则,那就是文人不封爵,意思你是文人,不管你有多大的功劳,不要说想当王了,一个男爵都不可能。

而文人一直以来最大的梦想也不过是生晋太傅,死谥文正而已。

所以,文人能求的最高荣誉是死后的。

几千年来,能得到文正谥号的,那是屈指可数,大多数文人如果能得到一个文忠,文恭,那已经是极其不得了。

所以封王这个事情和文人是没有什么关系的,这就去除大部分人了。

大部分武将追求的最高通常也只是万户侯,这就是封妻荫子的极点了。

封王也是有区别的,比如,鲁王和齐王没法比,黔王肯定不如秦王。

原因也很简单,分封制盛行于东周,在当时,鲁国不过是一个弹丸小国,而齐国则是大国,还曾经称霸。

黔当时还是蛮荒之地,是流放犯人的地方,当然没办法和秦这种大国相提并论。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就是一个侯爵我也觉得过分了,又怎么能封王呢?”

“这个事情万万不可提。”

“圣上想要封我什么称号?”

凌天连忙推辞,他对这些虚名从来也不在乎,只要大夏富强昌盛,一个人的荣辱又算的了什么呢?

如果大夏不强,地位再高有什么意思?还不是被人吞并?

“将军不用推辞,这些是你应当得到的。”

“擎天之功,自然要封王。”

“圣上有意封你为晋王。”

三长老再次点头,凌天这年轻人太优秀了,听到封王并无喜色,反而马上拒绝,道德何等的高洁啊。

如今世界,争名夺利之徒何等之多,可凌天却淡泊名利,实乃君子也。

晋王?

就算凌天见多识广也是震惊不已,三皇五帝以降,封王者不计其数,能封晋王的,很多都是皇族至亲。

要知道,王者尊贵,最尊贵的称号有四个,分别为晋,秦,齐,楚。

春秋五霸分别为齐桓,晋文,秦穆,楚庄,宋襄,这其中,宋襄公名不副实,战败而死,因此,尊贵的只有前面四个。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后世封王,这四个称号最为尊贵,比如那唐太宗李世民就封为秦王。

可晋,秦,齐,楚,这四个哪个最为尊贵呢?

毫无疑问,是晋,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晋国在当时那是王族正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