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口中的人,正是那日潜逃的乐关,从头到尾,乐关要的目的并非江山天下,他要的仅仅是复仇罢了。
那日之后,他带着几个忠心耿耿的人就蛰伏在了京都之中,空知宫的情报网能做这么大,靠的正是在市井中隐匿自己的能力。
因而允宸予搜寻这么多日都没有结果,直到今日,他主动暴露,允宸予才得到消息。
苏易安从允宸予的怀里坐直,疑惑问道:“乐关为何袭击相府?他不会不知我已另立府邸,并且嫁入王府了吧。”
乐关之恨是苏易安一直好奇的事,她对往事了解甚少,更无从推断。允宸予也是乐思令死后,梵音城之人入空知宫查探才得知前因后果。
允宸予闻言,心中一凛,若是如此,那太后同样是他报复的对象,当即问询起皇宫的情况。
所幸千屹早有防备,并未闹出什么乱子。
苏易安更加疑惑了,允宸予看着她茫然的小眼神,揉了揉她的头顶:“此事说来话长,我们先去相府,晚上与你细说。”说完,便将人拦腰抱起,又从衣柜里找了一套自己的衣服给苏易安套上。
苏易安也不纠结,全程笑而不语,直到允宸予把自己套进他的宽大的衣服里以后,眼角才有些抽搐,看着自己像是套了一个麻袋,无奈道:“之尧,这我怎么走路?”不得不说,她这副样子委实有些好笑。
允宸予正在给她穿鞋,穿好后认认真真地把苏易安从上到下看了一遍,煞有其事道:“嗯,那只好为夫代劳了。”
说完,还不待苏易安反应,便被允宸予抱进了自己的怀里,结实的胸膛中有着他强劲的心跳声,这一切都给了苏易安无比的安全感。
但想着还有千屹在这儿看着,苏易安难得害羞了起来,将脸埋进允宸予的肩颈部,双手紧紧环抱着他的脖子。
千屹对视一眼,从一旁的剑台上把允宸予的十余年未动过的佩剑拿了下来,紧随其后,赶往相府。
他丝毫不担心苏易安会受伤,因为他相信,在千屹回禀的同时,莫枫定然已经去了相府,控制整个事态。
但到场之时,还是有丝丝缕缕的血腥味传来,苏易安在永夜城待了那么久,此刻再闻到血腥味,身子不由自主地紧绷了起来。
允宸予轻轻拍了拍苏易安,以示安慰,同时低头浅笑,阔步走了进去。莫枫已经候在门口了,见二人前来,上前见礼后引着进了前院。
前院可以说是凄惨了,苏晔左臂被刺了不知几剑,此刻已经疼昏过去了,张沛瑟缩在一旁抱着吓得发抖的苏凝不敢出声,身上也不知是自己的血还是苏晔的。
乐关从未脱下的黑袍也被莫枫无情的丢在一边,骁龙兵控制着他跪在原地。
允宸予冷眼扫了一圈,最后选了处干净地方将苏易安放了下来,手紧紧牵着,让她倚着自己站立。
本来平静下来的乐关,在见到苏易安的那一刻,突然又激动起来,他大声嚷着:“你是阿翎的女儿,你没死,你没死。”
不待允宸予下令,陌生上去就是一脚,阻断了乐关的“胡言乱语”,乐关被踹倒在地,再爬起来也没有继续说话。
反而是朝着允宸予跪拜:“求王爷让我看看她,让我再近距离看看她,就一眼,我只想再看她一眼。”
乐关本来充满怨恨的眼睛里此刻只剩下了悲戚,允宸予看了一眼千屹,千屹会意,剑光一闪,乐关手脚筋尽断,功力尽损。
苏易安的眼睛则被允宸予及时挡住,等痛呼声过,允宸予才让开身子,握着苏易安的手走向乐关,最后停在距离乐关三步远的地方停了下来。
乐关混浊的眼眶里滑落泪珠,嘴里不知在念叨着什么,在他的眼神里,苏易安似乎看到了关爱和悔恨。
允宸予怕乐关一会儿再说出些什么不该说的话,便先带苏易安回府了,临走之前给千屹的命令是——除乐关外,一个不留。
乐关的命,还需苏易安自己决定,他不想让苏易安在未来某一天会自责或后悔,因为他清晰的明白,没有什么秘密能永远尘封。
原来在搜索空知宫时,乐关房间里那副遮挡着的画,赫然是苏易安的母亲蓝翎。在他房间的暗格里,还有当年蓝翎写给他的信。
综合种种往事,允宸予大抵得知了此事的真相。蓝翎当年也是一位奇女子,性格与白木禾有些相似,但比白木禾更多了些皇家的端庄。
曾经有一段时间,蓝翎带了行囊留下一封书信就出去游山玩水,行走江湖了。蓝老爷子又是个古板的人,差点还被气出毛病来。
但气归气,人已经跑了,他们也没有别的办法,只好四处打听她的行踪,给她必要的支持。
正是那段日子里,蓝翎结识了乐关,那时的乐关还是个风姿少年,俊朗面容让人一见难忘。蓝翎的行事之侠让乐关亦是心生好感。
从此游山玩水的蓝翎身后,总是跟着一个青衫少年,手摇一把折扇,笑意吟吟地看着她,并为她料理一切动机不纯的街头混混,妥妥的护花使者。
好景不长,就在蓝翎决定接纳他的时候,他的仇家寻上门来,二人开始了刀尖舔血的日子,这也是蓝翎第一次清晰地感受到江湖的快意与纷乱恩仇。
几次生死一线,乐关均舍命相救,二人的心在日日夜夜的相互扶持中越靠越近,最终冲破了礼法的束缚,初食禁果。
蓝翎这一离家就是三年,甚至有了身孕,这一消息很快传到了蓝家人耳中。蓝家书香门第,蓝老爷子更是文学大儒,最疼爱的女儿却做出了这样的事,直接被气的一病不起。
不知是谁将消息传在了太后耳中,当时她还是皇后,为了扶持其子上位,便想出了联姻这条路,本来以蓝翎的身份定不会成为和亲的对象,但出了这样的事,一下子成为了最佳的选择对象。
当时的苏晔也非丞相,但显露出来的才智足以被人注意,加之苏家在军营的威望,无疑是最好的拉拢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