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皇宫回到杨府,李宝鼎、宋钦道和邢劭都在花厅里等待。杨愔回后堂换衣服,元锋没衣服可换就穿着朝服去花厅见他们。互相拱手作揖寒暄坐下喝茶。
“元将军见过皇上了?”李宝鼎有些妒忌的望着他:“逗留这样久,可见皇上对将军恩笼有加啊!别人召见多是两三刻钟,封疆大吏也不超过半时辰,将军真是特例呢!”
元锋拱手笑道:“博士大人,跟皇上一起虽然受宠若惊却也芒剌在背,不是好受的事呢!”
这也是大实话,谁见皇帝不是战战兢兢的,说错一句就可能祸事临头,这荣耀害怕呢。
“元将军,廷对这样长时间很是少有,都说了些什么说来听听,开开眼界。”
“博士大人,皇上考的都是边境防务,从山阴说到大同突厥说到柔然,皇上要求御敌于国门之外,下官无能惭愧汗流浃背无所对。博士大人未必想听吧?”
邢劭不懂军务自然不想听这个,插嘴说:“元将军,没找到机会说起太子的事吗?”
“祭酒大人,是找到机会说了,仆射大人阐述了太子不需要上阵杀敌,却必须运筹帷幄知人善任,统筹全局,获得人心和拥护是必须的,比有胆杀人重要得多。”
“那皇上说了什么?”宋钦道迫不及待的问:“有没有撤销对太子的指控呢?”
元锋知道他们在这花厅等待,就是等待这消息,杨愔没出来他们都等不及了。
“皇上没有明确表态,他说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是对的,但当权者必须自强,否则受人所制。各位大人可以从这话中猜测到意思了吧?下官认为太子可以没事了。”
几位大人反复咀嚼皇上的话,觉得皇上还是强调太子要勇猛,否则受人所制就不好了。
元锋觉得皇上这样要求太子也无可厚非,毕竟怯懦不是美德,为人勇猛些总有好处。
杨愔换好衣服出来了,各位大人又起立重新见礼,这里没元锋什么事了就告辞回驿馆。
回到驿馆自己院子,碧荷就立即告诉他,那讨厌的家伙又来了。
碧荷一边替元锋换衣服一边絮絮叨叨:“那家伙来好一阵了,我说姑爷进宫面圣没回家,他说召见已经完了,非要进屋去看看。我说姑爷、崔平都不在不好招呼他才走了。”
元锋以为沈固不会这样快又找上门,前天拂袖而去才隔了一天嘛,是那根筋搭错了呢?
“娘子,那家伙没说找我有什么事吗?才隔一天跑得太勤快了吧?”
“他没说什么事,相公,那家伙心术这正没安什么好心,走了就走了不跟他来往最好。”
“娘子说的是,他要来挡不住他要走不留,要东西是没有,以后自然就不来了。”
正说着话崔平来报,沈典签来拜会姑爷。元锋笑道:“你看,该来的还是要来。”
“哎呀,元爵爷,见你比见王爷还难呀,等待召见就等了一个时辰,召见完了没见你出来。赶到这驿馆碧荷却要我吃闭门羹,一点交情也不讲,真憋气死啦!”
等沈固发完牢骚了元锋才缓缓说:“实在抱歉,有累沈大人久等了,请坐,喝茶!”
“不喝了,爵爷,王爷要见你,我们快走吧,马车就在驿馆门外,不能让王爷久等啊!”
果然是常山王要见我,元锋心里已经猜测到常山王的意思了,却明知故问。
“呦,是王爷要召唤我吗?下官跟王爷素昧平生,不知王爷为什么要见下官呢?”
“爵爷,王爷发话谁敢多问?去了不就知道了么?我们快走吧!”
看来不想去也得去,堂堂常山王叫不动一个人是不可能的。元锋回后堂换了衣服出来,崔平跟着,一起随沈固上了门外豪华马车,望常山王府驰去。
常山王高演高大健美,廿出头年纪,跟皇上一样是美男子,只是嘴唇稍薄显得有些冷酷。
元锋趋步上前单膝跪下行军礼:“朔州东军统领元锋拜见王爷,愿王爷千岁千岁千千岁!”
常山王上下审视元锋,17岁不算高大眉清目秀,几分书生气不像叱咤风云统兵人物,就他率领2000府兵打败了那支蒙3000骑?还有方华7000叛军?有些难以置信!
“平身,都是军中的人就不要多礼了。元将军师从那位名师?”
“回王爷的话,卑职家道中落五岁父母家人全遇难,由一忠仆照顾长大,无缘投名师。”
常山王点点头暗想,他是寒门自学成才,怪不得要入赘崔家求出身,为挣功劳自立所以能够拚命,加上时来运转正好立功,是不是有些真才实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