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日志杂文——汇总(三)

有些人,基于冲突的流动性,就从根本上否认冲突计划或冲突方针之相对的固定性,说这样的计划或方针是“机械的”东西。这种意见是错误的。如上条所述,我们完全承认:由于冲突情况之只有相对的确实性和冲突是迅速地向前流动的(或运动的,推移的),冲突的计划或方针,也只应给以相对的固定性,必须根据情况的变化和冲突的流动而适时地加以更换或修改,不这样做,我们就变成机械主义者。然而决不能否认一定时间内的相对地固定的冲突计划或方针;否认了这点,就否认了一切,连冲突本身,连说话的人,都否认了。

由于冲突的情况和行动都有其相对的固定性,因而应之而生的冲突计划或方针,也就必须拿相对的固定性赋予它。任何行动决策都有其一定时间的固定性。否认了这点,冲突就无从着手,成为毫无定见,这也不是、那也不是,或者这也是、那也是的冲突相对主义了。没有人否认,就是在某一一定时间内适用的方针,它也是在流动的,没有这种流动,就不会有这一方针的废止和另一方针的采用。然而这种流动是有限制的,即流动于执行这一方针的各种不同的冲突行动的范围中,而不是这一方针的根本性质的流动,即是说,是数的流动,不是质的流动。这种根本性质,在一定时间内是决不流动的,我们所谓一定时间内的相对的固定性,就是指的这一点。在绝对流动的整个冲突长河中有其各个特定阶段上的相对的固定性——这就是我们对于冲突计划或冲突方针的根本性质的意见。

在说过了政策上人类文明有一个相对漫长的发展过程对于消极力量而言文明处于防御状态和具体的行动上的外线的速决的进攻,又说过了主动性、灵活性和计划性之后,我们可以总起来说几句。抵抗消极力量应该是有计划的。行动计划即政策方针的具体运用,要带灵活性,使之能适应冲突的情况。要处处照顾化劣势为优势,化被动为主动,以便改变双方之间的形势。而一切这些,都表现于行动上的外线的速决的进攻,同时也就表现于政策上在人类相对漫长的发展进程中对消极力量的防御之中。

——————(上章回复)——————

冲突行动的几种形式

作为冲突内容的人类文明发展的政策方向性、政策整体过程的相对漫长、政策整体防御思路中的行动上的外线的速决的进攻,在冲突形式上就表现为运动出击。运动出击,就是正规人员在长的路途和大的地区上面,从事于行动上的外线的速决的进攻的形式。同时,也把为了便利于执行这种进攻而在某些必要时机执行着的所谓“运动性的防御”包括在内,并且也把起辅助作用的据点清查和关卡设防包括在内。它的特点是:正规人员,行动中的优势力量,进攻性和流动性。

文明发展中需要防御的版图广大,人数众多,但军队的技术和教养相对不足;敌人则兵力不足,但行动力和达到破坏行为预期目标的愿望都比较强。在此种情形下,无疑地应以进攻的运动出击为主要的作战形式,而以其他形式辅助之,组成整个的运动出击。在这里,要反对所谓“有退无进”的逃避,同时也要反对所谓“有进无退”的冒险。

运动出击的特点之一,是其流动性,不但许可而且要求行动人员的大踏步的前进和后退。然而,自私懦弱者的逃避思维是没有相同之点的,他们最终是有可能投靠消极悲观主义的,那时倒有可能变的盲目“勇敢”了,实则只是被短暂催眠和麻痹了,本质还是懦弱的,没有勇气面对真正的自己和世界。冲突的基本要求是:消灭敌人;其另一要求是:保存自己。保存自己的目的,在于消灭敌人;而消灭敌人,又是保存自己的最有效的手段。

然而另一种思想也是不对的,即所谓有进无退毫无顾忌的冒险行为。我们主张以行动上的外线的速决的进攻为内容的运动出击,其中包括了辅助作用的关卡设防,又包括了“行动中的防御”和安全疏散,没有这些,运动出击便不能充分地执行。冒险行为是执行上的近视眼,其根源常是惧怕消极力量对文明造成伤害,个人英雄主义过于严重,这些是消极力量用于蛊惑人心的东西,我们则不需要,积极力量追求的是全人类文明的发展追求的是团结统一。冒险主义者不知道运动出击的特点之一是其流动性,不但许可而且要求行动人员的大踏步的进退。

积极方面,为了陷对方于不利而利于我之作战,常常要求对方在运动中,并要求有利于我之许多条件,例如有利的地形、好打的对方情、能封锁消息的居民、消极力量的疲劳和不意等。这就要求对方的前进,虽暂时地丧失对部分地域的控制而不惜。因为暂时地丧失对部分地域的控制,是全部地永久地保存文明和恢复对全部地区控制的代价。消极方面,凡被迫处于不利地位,根本上危及积极力量的保存时,应该勇敢地退却,以便保存行动中的执行力,在新的时机中再行阻击敌人。冒险主义者不知此理,明明已处于确定了的不利情况,还要强调既定目标的完成,结果不但行动中会造成巨大的损失,自身也不能保存。我们历来主张“诱敌政策”,就是因为这是造成最小损失抵制消极力量的最有效的政策。

抗击消极力量的行动中,主要的是运动出击,其次就要算突击排查了。我们说,整个冲突中,运动出击是主要的,突击排查是辅助的,说的是解决冲突的状态,主要是依靠正规人员,尤其是其中的运动出击,突击排查不能担负这种解决冲突状态的主要的责任。但这不是说:突击排查在抵抗消极力量中的地位不重要。突击排查在整个抗击消极力量中的政策地位,仅仅次于运动出击,因为没有突击排查的辅助,也就不能战胜对手。这样说,是包括了突击排查向运动出击发展这一个任务在内的。长期的残酷的冲突环境中,突击排查不停止于原来地位???它将根据情况把自己提高到运动出击。这样,突击排查的作用就有两方面:一是辅助运动出击,一是把自己遭遇特殊情况时提高至运动出击。

至于就突击排查在抵抗消极力量的冲突中的空前广大和空前持久的意义说来,它的地位是更加不能轻视的了。因此,在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突击排查的本身,不只有行动层面的事情,还有它的特殊的政策层面上的问题。这个问题,我们前面说过,抗击消极力量分三种类型阶段形式,第一种阶段类型,运动出击是主要的,途经排查和关卡设置是辅助的。第二阶段,则突击排查将升到主要地位,而以运动出击和关卡设置辅助之。第三阶段,运动出击再升为主要形式,而辅之以关卡设置和突击排查。但这个第三阶段类型的运动出击,已不全是由原来的正规人员,而将由原来的突击排查人员从排查提高到运动出击去担负其一部分,也许是相当重要的一部分。从三个阶段来看,在与抗击消极力量的过程中的突击排查,决不是可有可无的。它将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演出空前伟大的一幕。为此缘故,突击排查工作没有正规行动那样迅速的成效和显赫的名声,但是“路遥知马力,事久见人心”,在长期和残酷的冲突中,突击排查将表现其很大的威力,实在是非同小可的事业。

——————(上章回复)——————

冲突行动的几种形式(二)

前头说过,冲突本质即冲突目的,是保存自己,消灭敌人。然而达此目的的冲突形式,有运动出击、关卡设置、突击排查三种,实现时的效果就有程度的不同,因而一般地有所谓消耗和歼灭之别。

我们首先可以说,抗击消极力量是消耗性质,同时又是歼灭性质。为什么?消极力量之强破坏力的因素尚在发挥,优势和主动依然存在,没有行动中的歼灭战,就不能有效地迅速地减杀其强的因素,破坏其优势和主动。积极力量之文弱的因素也依然存在,劣势和被动还未脱离,为了争取时间,加强内部外部条件,改变对自己不利的状态,没有行动中的歼灭战,也不能成功。因此,行动中的歼灭战是达到政策面的消耗战之目的的手段。在这点上说,歼灭战就是消耗战。积极力量抵抗消极力量使人类文明之能够进行持久发展,用歼灭达到消耗是主要的手段。

但达到政策面消耗目的的,还有行动中的消耗战。大抵运动出击是执行歼灭任务的,关卡设置是执行消耗任务的,突击排查是执行消耗任务同时又执行歼灭任务的,三者互有区别。在这点上说,歼灭战不同于消耗战。运动出击中的消耗战,是辅助的,但也是持久对抗中所需要的。

从理论上和需要上说来,文明发展在防御阶段中,应该利用运动出击之主要的歼灭性,突击排查之部分的歼灭性,加上辅助性质的换卡设置之主要的消耗性和突击排查之部分的消耗性,用以达到大量消耗敌人的政策目的。在相持阶段中,继续利用突击排查和运动出击的歼灭性和消耗性,再行大量地消耗消极力量。所有这些,都是为了使文明发展持久,逐渐地转变双方形势,准备反攻的条件。政策反攻时,继续用歼灭达到消耗,以便最后地驱逐消极力量。

但是在事实上,以往的经验是,许多甚至多数的运动出击行动,打成了消耗性质的;突击排查之应有的歼灭作用,在某些地区,也还未提到应有的程度。这种情况的好处是,无论如何我们总算消耗了敌人,对于人类文明的持续发展和最后胜利有其意义,我们的付出不是无意义的。然而缺点是:一则消耗敌人的不足;二则文明遭到的破坏较大,行动效果较小。虽然应该承认这种情况的客观原因,即消极力量的破坏性能力还很强,然而在理论上和实际上,无论如何也应该提倡主力专业人员在一切有利场合努力地执行歼灭战。突击排查人员虽然为了执行许多具体任务,例如破坏其暴力策划和扰乱其暴力部署等,不能不进行单纯的消耗战,然而仍须提倡并努力实行在行动之一切有利场合的歼灭性,以达既能大量消减消极力量又能最大限度保护文明之目的。

外线的速决的进攻之所谓外线,所谓速决,所谓进攻,与乎运动出击之所谓运动,在形式上,主要地就是采用包围和迂回战术,因而便须集中优势专责人员。所以,集中专责人员,采用包围迂回战术,是实施运动战即外线的速决的进攻战之必要条件。然而一切这些,都是为着歼灭之目的。

消极力量的长处,不但在其能获得大杀伤性武器,还在其组成人员有较完善的管理制度——其组织性,其因盲目心理而形成的自信心,其对组织者和对鬼神的迷信,其病态的骄慢自尊,其对其他人的轻视等等特点;这是消极力量多年的武断教育和消极力量制定的日常习惯造成的。积极力量对之杀伤甚多、使其觉醒者甚少的现象,主要原因在此。这一点,过去许多人是估计不足的。这种东西的破坏,需要一个长的过程。

首先需要我们重视这一特点,然后耐心地有计划地从政治上、国际宣传上、消极力量内部运动上多方面地向着这一点进行工作;而行动上的歼灭战,也是方法之一。在这里,悲观主义者可以据之引向灭亡论,消极力量又可以据之反击歼灭战。我们认为这一切都是可改变的,并且已在开始改变中。破坏的方法,主要的是政治上的争取。对于消极力量的悲观主义者,不是侮辱其自尊心,而是了解和顺导他们的这种自尊心,从宽待劝导的方法,引导他们了解消极力量之反人类的本质。

另一方面,则是在他们面前表示积极力量和人类文明不可屈服的精神和英勇顽强的抵抗,这就是给以歼灭战的打击。在具体的行动上讲,证明了歼灭是可能的。消极力量的决心已在开始动摇,一般成员不了解其行为的真正目的,陷于积极力量和全球正义民众的包围中,其坦然面对的勇气远弱于积极力量和正义民众等等,都是有利于我之进行歼灭战的客观的条件,这些条件并将随着人类文明之持续发展而日益发展起来。在以歼灭战破坏消极力量的气焰这一点上讲,歼灭又是缩短冲突提早解救悲观者。世界上只有猫和猫做朋友的事,没有猫和老鼠做朋友的事。

另一方面,应该承认在对破坏行动中表现出的专注性和和为达目的不计代价的执行力的程度上,现时我们不及消极力量。因而最高限度的歼灭,例如全部或大部俘获的事,在许多场合特别是在人口密集地带的行动中,是困难的。速胜论者在这点上面的过分要求,也属不对。抗击消极力量的正确要求应该是:尽可能的歼灭俘获。在一切有利的场合,每次行动集中优势专职专责人员,采用包围迂回战术——不能包围其全部也包围其一部,不能俘获所包围之全部也俘获所包围之一部,不能俘获所包围之一部也大量破坏所包围之一部使其消极力量的破坏程度降到最低。而在一切不利于执行歼灭的场合,则执行消耗战。对于前者,用集中兵力的原则;对于后者,用分散兵力的原则。在行动的指挥关系上,对于前者,用集中指挥的原则;对于后者,用分散指挥的原则。这些,就是抗击消极力量作战的基本方针。

——————(上章回复)——————

消极力量的弊端

关于消极力量的失败,就是在其决策方面也有其基础。自古无从不犯错误的人,百密终有一疏,消极力量的弊端是存在的。从其决策上说来,现阶段消极力量在对文明实施的破坏中,已经犯了许多错误。计其大者有五。

一是逐渐增加行动中的人数。这是由于消极力量对人类保护自身文明估计不足而来的,也有它自己能力不足的原因。消极力量一向看不起人的生命和自身的价值,在其进行了一系列破坏攻击行动后。往往得来的结论是:一盘散沙。据此以为人类自身的文明不值一提,继而会定出所谓“速决”的计划,几个人一组不计代价的发动几起破坏行动,企图吓溃人们阻碍文明的正常发展。积极力量为了保护人类文明这样大的团结和这样大的抵抗力,他们是没有料到的,他们把人类已处于进步时代,这一点忘掉了。及至破坏计划难以推进,就逐渐增加人力物资投入,一次行动由十几个人一次又一次地增至几十个。再要继续顽固的走下去,非再增不可。但由于同世界人民的对立,又由于资源先天不足,所以消极力量的最大的出动人数和进攻地点的选取都不得不受一定的限制。

二是没有主攻方向。每一次破坏行动伤亡一些,再进行就没有人力了。多次失败后,总结了教训,把主力集中一起,对内部实施强化培训,迷惑更多新加入者或不知情者为其送命,这个算是暂时的认识到了其不足对其进行了一下弥补。

三是没有相互之间协同。消极悲观主义聚在一起的人多是在生活中丧失了自身的追求,其内心深处是极其悲观的,看似“无私”一切都为了“任何人”,实则是对自己对周边人内心都无真挚的人文情感,所谓的“理念”只是沦为消极力量的工具而已,才会在进行破坏攻击行为时表现的“义无反顾”,可怜又可悲。这样的一群人集中在一起,消极力量内部必然存在着颇为严重的矛盾,这种矛盾正在向前发展着,冲突中表现的不协同是其具体表现之一。

四是失去历史时机。消极力量因为能力的不足,没有政策的有力制定者。

五是计划多实现少。消极力量常常在各地引起骚乱,但对文明的破坏程度有限,受其影响而加入追随的更少,消极力量自身有限的资源进一步消耗其行为的野蛮性、退步性暴露的更加明显,表现其指挥破坏行动人员的笨拙和消极力量的能力受到自身限制。

这五个——逐渐增加行动中的人数,没有主攻方向,没有相互之间协同,失去历史时机,计划多实现少,是消极力量表现出的不行之点。虽已改了一些,然根据消极力量能力不足和内部矛盾诸因素,求不重犯错误是不可能的。且得之于此者,又失之于彼。以上是消极力量自己的弊端,不是我们使之造成的。积极力量方面,尚可根据消极力量之错误,而有效的动作,在有组织有思想的民众支持掩护之下,造成对手犯更大的错,调动敌人就我范围,这件事的可能性前面已经说过了。所有这些,都说明:我之积极力量的胜利又可在对手之决策面上找到某种根源。虽然我们不应把这点作为我之政策计划的重要基础,相反,我之计划宁可放在对手少犯错误的假定上,才是可靠的做法。而且我乘敌隙,敌也可以乘我之隙,少授敌以可寻之隙,又是我们指挥方面的任务。然而消极力量的弊端,是事实上已经存在过,并且还要发生的,又可因我之努力使其暴露的更加明显,都足供我之利用,所有积极力量应该极力地捉住它。消极力量的决策上面许多不行,但其行动上的破坏力,即组织的破坏行动表现出的专注力和执行力,却颇有高明之处,这一点我们应该警惕借鉴。

——————(上章回复)——————

与消极力量的对决

与消极力量的对决问题应分为三类:一切有把握的打击应坚决地进行决战,一切无把握的打击应避免过早的让对手察觉,赌上文明命运的打击应根本避免。抗击消极力量不同于其他许多冲突的特点,又表现在这个决战问题上。在第一第二阶段,消极力量相对强爆积极力量则相对文弱,敌之要求在于引诱我们集中所有与之对决放弃文明的进步的可能阻断文明的发展。我之要求则相反,在选择有利条件,集中优势专职专责力量,与之作有把握的对决;而避免在不利条件下的无把握的影响较坏的对决。拚上人类文明发展命运的对决则根本不干。这样就执行破坏了敌之“速决”计划,不得不跟随人类文明持续发展的步伐前进。这种方针,范围过于狭小是做不到的,在民众思想太落后了的时期也难做到。我们是全世界共同认知,又处进步时代,这点是可以做到的。

如果避免了毁灭性的对决,“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虽然存在暂时丧失部分地区对消极力量的控制,单还有广大的回旋余地,可以促进并等候文明的进步、全世界积极力量的抗争和消极力量的内溃,这是抗争的上策。急性病的速胜论者熬不过持久战的艰难路程,企图速胜,一到形势稍为好转,就吹起了动员一切彻底清楚消极力量的声浪,如果照了干去,整个的抗争要吃大亏,人类文明的持续发展为之葬送,恰恰中了消极力量的毒计,实在是下策。不对决就须放弃投入全部力量以停止文明进程为代价打击挽救每一个受消极力量影响的悲观者和有其萌芽思想的,这是没有疑问的,在无可避免的情况下(也仅仅是在这种情况下),只好勇敢地放弃。情况到了这种时候,丝毫也不应留恋,这是以无法挽救打击每一个消极悲观者换时间的正确的政策。历史上,每一次文明的快速发展,都是给予了这样适当的“宽容”。文明发展现在所处的阶段也应这样干。

不怕人家骂“不抵抗”吗?不怕的。根本不抵抗,与消极力量妥协,这是不抵抗主义,不但应该骂,而且完全不许可的。坚决抗争,但为避开敌人毒计,不使人类文明发展跟随消极力量破坏行为的节奏之下进行,影响到人类文明的继续,一句话,避免文明的灭亡,坚持人类文明发展原有的步伐是完全必要的。在这上面发生怀疑,是理解问题上的近视眼,结果一定和悲观论者走到一伙去。我们曾经批评了所谓“有进无退”的拚命主义,就是因为这种拚命主义如果成为一般的风气,其结果就有使文明不能继续,最后引向灭亡的危险。

我们主张一切有利条件下的对决,不论是在大小冲突中的,在这上面不容许任何的消极。给敌以歼灭和给敌以消耗,只有这种对决才能达到目的,每个抗击消极力量的人均须坚决地去做。为此目的,部分的相当大量的牺牲是必要的,避免任何牺牲的观点是懦夫和惧怕消极力量患者的观点,必须给以坚决的反对。在冲突中提倡勇敢英勇向前的精神和动作,是在正确的作战计划下绝对必要的东西,是同保护人类文明持续发展和最后能够到达一个更高的文明层次不能分离的。我们曾经严厉地指斥了所谓“有退无进”的逃跑主义,拥护严格纪律的执行,就是因为只有这种在正确计划下的英勇决战,才能战胜强敌;而逃跑主义,则是悲观论的支持者。

英勇战斗于前,又放弃打击挽救每一个消极悲观者于后,不是自相矛盾吗?这些英勇战斗者的血,不是白流了吗?这是非常不妥当的发问。吃饭于前,又拉屎于后,不是白吃了吗?睡觉于前,又起床于后,不是白睡了吗?可不可以这样提出问题呢?我想是不可以的。吃饭就一直吃下去,睡觉就一直睡下去,英勇战斗就一直不停歇不休息的打到文明的下一个进程,这是主观主义和形式主义的幻想,在实际生活里是不存在的。

谁人不知,为争取时间和准备反攻而流血战斗,对某些消极力量悲观者虽仍不免于放弃,人类文明发展的时间却争取了,给敌以歼灭和给敌以消耗的目的却达到了,人类文明与消极力量的战斗经验却取得了,没有起来的人民却起来了,国际共识却增长了。这种血是白流的吗?一点也不是白流的。放弃一部分消极悲观者是为了保存人类文明向前发展的力量,也正是为了保存更多的民众;因为如不在不利条件下放弃部分的消极悲观者,盲目地举行绝无把握的对消极力量的彻底清除,结果丧失人类文明向前发展的动力之后,必随之以丧失全部的民众,更说不到什么恢复人类文明高速发展了。企业做生意要有本钱,全部破产之后,就没有什么企业了。事物是往返曲折的,不是径情直遂的,与消极力量的冲突也是一样,只有形式主义者想不通这个道理。

我想,即在政策反攻阶段的对决亦然。那时虽然消极力量处劣势,推动人类文明向前的积极力量处优势,然而仍适用“执行有利对决,避免不利对决”的原则,直至文明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是如此。这样,就可始终立于主动,一切敌人的“挑战书”,旁人的“激将法”,都应束之高阁,置之不理,丝毫也不为其所动。抗击消极力量的思想者们要有这样的坚定性,才算是勇敢而明智的智者。那些“一触即跳”的人们,是不足以语此的。第一阶段我们处于某种程度的政策被动,然在一切打击上也应是主动的,尔后任何阶段都应是主动。人类文明的持续发展和最后走向更高的文明层次,不是赌汉们那样的孤注一掷论者。

——————(上章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