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转头看向了兵部尚书,吩咐道:兵部向工部一一汇报当地布军人数,可抽调人数,联合当地民众,一同开渠种树。
工部兵部正愁着,赵元祁转眼盯上了户部,户部,查看近十年的税收报表,找出税收最为丰富的与农业相关的产业,挑选出适宜的经济林木。
随即又拉下了工部,工部差人勘察边关九城的土质水质,挑选最为合适的林木,于当地种植。
一旁的吏部也没能幸免,吏部调遣合适官员督促此事,最好是当地出身的官员。
礼部六部挨个点了个遍,礼部也期待的望着赵元祁,赵元祁却是默了几瞬,嫌弃道,礼部好像没什么用。
孤孤清清的礼部众人看着如火如荼的其余五部,相顾默默无言:是我们礼部不配拥有姓名
但赵元祁很快反应过来礼部尚书正是杨家大爷杨青石,他家小九儿的大伯,于是没有事都给礼部找了点事来。
沉吟几瞬,严肃道:礼部着令下去,此后三年,如非必要,宫中不过宴。比如某某娘子生辰,皇子公主百岁,某某妃子晋封,皆不设筵席。
礼部左侍郎一言难尽道:殿下,后宫与前朝划分得清明,此事不在礼部管辖之内。
赵元祁哽了一瞬,搞错了重来!
绝对不给百官笑话的机会,装作若无其事的模样侃侃说道:那这样说吧,以后户部只给礼部拨十万白银。礼部将银钱拨往何处,用于何处,自行定夺。
礼部右侍郎无语地看了左侍郎一眼,蠢东西,殿下权威不可挑战你忘了吗?
不管礼部的事,你别出声不就得了?这下好了,预算直接被砍没了!
礼部左侍郎也意识到自己的愚蠢,准备将功补过,与赵元祁据理力争道:殿殿殿下,单就陛下的千秋宴,除夕大典,祭祖大典,每一场不下十万,更何况还有其他大大小小的典礼
但事情就是这么的巧,赵元祁偏就不爱讲理,他说:那是你们的事!银子本王是拨给礼部了,其余的事,与本王无关。
不想被礼部的人死缠烂打,赵元祁开始了下一趴,召唤御史台御史大夫大军,御史台的人呢?
刚替自己那倔强的御史父亲清完罚银请完假的一臣子战战兢兢地回道:御史台诸位大人昨夜跪至黄昏,不胜体力而晕厥,正告假休养。
告假休养?敢说不是以退为进?逼迫他下台?
赵元祁闻言甚是嫌弃,冷笑:也不过三个时辰,本是意气风发的年纪,一个个的却形如老妪!肩不能扛手不能提就一张嘴喋喋不休个不停,要他们有何用?
继而大手一挥,霸气道:依本王看,也不用等三日了,明日不来,就别来了!
众臣:殿下,你这也太太太太狠了
昨日你百般羞耻,还上手,就不容他们使点儿小性子?
但这话他们也不敢说不敢问,只有站着不动,怕惹火烧身。
一臣子上前,沉声问:殿下,请问殿下方才点御史台所为何事?
赵元祁环望大殿一圈,看着形形色色的文武百官,真诚发问:朝中可有两袖清风中通外直不畏强权之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