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34、34

罗勒-莎菲的回答十分随缘,她说:“感觉对了,就选了,通常导演或者制片人选择一个演员,没什么太多的理由。”

主持人:“你第一次看到安娜的时候,是什么样的感觉,彼得?”

彼得揉了揉自己的眉心,“说实话,我第一眼就被她的气质惊艳到了,非常的鹤立出众。但是实际相处下来,她其实是一个非常好说话的人,而且各方面都让人敬佩。”

主持人:“敬佩”

彼得:“没错,我很少这么形容一个后辈,但是我确实敬佩她。”

要说敬佩的地方,彼得觉得实在是太多了,光是一个演到把自己手心割出血来,就已经足以名留好莱坞了。

安娜赶紧否认,并且很亲密地拍了拍彼得的大腿,“哪有那么夸张,彼得不过是给我面子罢了。”

这种举动很正常,通常关系还不错的演员,在宣传的时候,都会表现出和对方很亲昵,让观众觉得剧组关系很融洽。

主持人:“哇哦,看来你们在剧组的故事很复杂呢,那么罗勒-莎菲导演对安娜的感觉如何?”

罗勒-莎菲说道:“这个等观众自己看了,他们就会明白的。”

主持人:“看来你们对她非常认可?”

彼得和罗勒-莎菲会心一笑,“她是唯一一个会让我们共同感受到压力的人。”

主持人也很惊讶,“压力?哪一种压力?”

罗勒-莎菲:“哪一种都是。”

主持人也让安娜说了一些自己对于这部电影的感受。

安娜回答:“我只能说,我每一次都在尝试不同的角色,希望这一次的尝试大家会喜欢。”

主持人:“这是一个和你之前演得完全不同的角色?”

安娜很肯定说道:“没错,完全不同。”

她一再和观众们强调,《成长教育》詹妮这个角色,和《斯托克》里的英迪亚是完全不同的类型。

有一些影迷也会猜测,既然是完全不同的类型,安娜-格雷究竟能不能玩得起来?

毕竟很多演技不错的女演员都自以为自己可以靠演技成为百变类型,但是事实证明,有些时候是真的不行。

比如妮可基德曼,一个气质同样抑郁纠结的女演员,她过于自信竟然接了《随波逐流》这样的喜剧,还在喜剧里不惜给詹妮弗-安妮斯顿做配,最后观众看得只觉得尴尬。

不过这一切猜测,也都在预告片出来的时候全部消失了。

因为在发行商放出的预告片里,影迷们发现,安娜-格雷演得那种纯真、安静、邻家,确实是毫无违和感。

所以她是怎么做到的?怎么在完全两个极端的角色中进行这样毫无痕迹的转换。

上一个还是邪典的美少女,这一次就是美好无瑕的尖子生,而且都演得那般生动。

随着预告片的出炉,影迷们对于这部电影的议论声开始大了起来。

因为很明显,安娜在这部电影里的发挥超出了他们的期待。

他们原本的期待是什么?

或许他们原本并没有什么期待,而如今看到安娜在预告片里的表现,反而燃起了他们的期待。

一些影迷相继奔走宣传这部电影的预告片,因为他们很激动地发现,他们喜欢的安娜-格雷,这一次,她——

她终于符合大众审美,正正经经地美了一次!

上一次的《斯托克》,她的美是小众的,是邪典的,是独辟蹊径的,是非主流的。

虽然也很有魅力,但是毕竟不属于大众审美,也不是每个人都能接受的风格,而这一次,她终于美成了一个正常人。

瞧瞧,瞧瞧,这到底有多美。

微卷的发梢、纤细的颈项、浓密的睫毛、白皙的肌肤、温柔的笑颜、安静的低眸。

不可否认,《斯托克》的美是充满攻击性的,而当安娜演起一个正常人的时候,那种美是没有攻击性的,是如沐春风的。

如今谁还敢说安娜-格雷是非主流气质?

即使忧郁,但依旧是一个活生生的大众审美下的绝色美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