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章 2.关于令妃

苗苗的文文有个特点,那就是会在正文下面介绍一下文中出现的历史人物,咱们的主角令妃需要介绍的有些多,就放在序言里了,大家有兴趣的可以看看哈!以后文中出现重要的历史人物,苗苗会慢慢介绍给大家的!敬请期待吧!

关于令妃,大家最多的印象应该还是《还珠格格》里头那个温婉善良、善解人意的形象,只是大家都忘了她是十五阿哥,也就是嘉庆皇帝的生母,是这乾隆朝后宫中,真正掌管了大权十余年的女人。

高宗孝仪纯皇后魏佳氏,内管领清泰女。乾隆四年入宫选秀,册封为魏常在。乾隆十年晋封魏贵人,同年晋封为令嫔;乾隆十八年晋封为令妃;乾隆二十七年晋封为令贵妃。乾隆二十七年十月丁丑,仁宗生。乾隆三十年,进令皇贵妃。乾隆五十四年,仁宗立为皇太子,命晋封为令皇贵妃为皇后。嘉庆、道光累加谥,曰孝仪恭顺康裕慈仁端恪敏哲翼天毓圣纯皇后。子嗣,皇十四子永璐、皇十六子,殇;皇十五子永琰,即嘉庆帝,即位后改名颙琰;皇十七子永璘。女二,皇七女,即固伦和静公主,嫁拉旺多尔济;皇九女,即和硕和恪公主,嫁札兰泰。

清高宗乾隆帝一生御后妃41人,其中得皇后封号的有三位,一位高宗的结发之妻孝贤纯皇后富察氏,一位因自行削发而备受冷遇的第二任皇后乌拉那拉氏,最后一位就是嘉庆帝的生母孝仪纯皇后魏佳氏。

魏佳氏,本为魏氏,是内管领清泰的女儿,原属包衣正黄旗,后因魏氏为妃的关系而被乾隆抬入满洲镶黄旗,史称“抬旗”,是一种提高身份地位之举。魏佳氏生于雍正四年九月初九,因其隶属内务府包衣旗,所以是以宫女的身份被选入宫中的,但后来脱颖而出,被封为了贵人,成为了皇帝的嫔妃。史料中用了个“充”字,因为在后宫中,贵人、常在、答应均属低品级。按照清朝内务府选拔宫女的规定,入选宫女的年龄应在十三到十七岁中间,因此魏佳氏应该是在乾隆四年进宫成为秀女,册封为魏常在。估计魏佳氏容颜秀美,心地善良,很得乾隆帝的喜爱,所以在乾隆十年的正月便晋封魏常在为贵人的旨意,此时魏佳氏仅十九岁,入宫不过六年;乾隆十二年便位列三嫔之一(当时乾隆帝嫔位上共有三人,即舒嫔叶赫那拉氏,怡嫔柏氏与令嫔魏氏)。十一月,乾隆帝正式封其为“令嫔”,“令”字语出《诗经大雅》中的“如圭如璋,令闻令望”,在古代汉语中有美好之意,大概是魏佳氏让皇帝听到和看到的都是如玉石般善良、美好的一面,所以才会得到此封号。

乾隆十九年,魏佳氏晋为令妃,从《清实录》中的记载可以看出,晋封时魏佳氏已列众嫔之首,排在了家世与资历均比她有优势的舒嫔叶赫那拉之前,这不得不说是一种极大的荣宠。乾隆二十七年魏佳氏又被晋为令贵妃,乾隆三十年更是一跃成为皇贵妃。此时孝贤皇后已亡,皇后乌拉那拉氏也失宠被打入冷宫,加上乾隆帝再未立过皇后,所以魏佳氏从此已皇贵妃之尊统摄六宫之事,代行皇后之责,成为无名号而有实权的后宫之主长达24年之久。终乾隆一朝,魏佳氏是为乾隆帝生育子女最多的一位后妃,也是清代生育子女最多的后妃之一。

魏佳氏在乾隆二十一年至乾隆三十一年间,先后为高宗生下四子二女,且时间间隔较短,足见宠幸之隆。也正是这一时期,魏佳氏由妃跃居到贵妃乃至皇贵妃。俗话说,宫门一入深似海,在这壁垒森严的后宫之中,魏佳氏能浮出水面实属不易。皇后纳喇氏南巡失宠,时为令贵妃的魏佳氏也随侍在场,纳喇氏从炙手可热的皇后高位转瞬跌入不见天日的深渊,魏佳氏应是最好的见证人。而从一个毫无身份地位可言的宫女到成为后宫之主,魏佳氏六十年来伴随君侧,在这之后又以乌拉那拉氏为前车之鉴,小心翼翼地执掌着皇贵妃之权,二十四年中稳坐皇贵妃的高位而未遭乾隆帝的责难,实在是难得。她于乾隆四十年正月二十九逝世,享年四十九岁。乾隆六十年九月初三乾隆宣示颙琰为皇太子,同时下令追赠其母令懿皇贵妃为皇后。嘉庆十九年,嘉庆帝为其上谥号,后经加谥累谥为“孝懿恭顺康裕慈仁端恪敏哲翼天毓圣纯皇后”,葬于裕陵。嘉庆二十三年,改“懿”为“仪”。

从魏佳氏的身上,大致可以看出一个入宫女子的生活轨迹。当然她是位幸运的入宫女子。1928年,军阀孙殿英盗掘了乾隆帝的裕陵,当清皇室成员为裕陵做善后处理时发现,在裕陵地宫中所葬的一帝(乾隆)二后(孝贤,孝仪)三皇贵妃(慧贤,哲悯,淑嘉)中,只有孝仪纯皇后魏佳氏的遗体历经191年不腐,面目如生,令人惊叹不已。

摘自《清代后妃》(王艳春,李贤淑著)

本书由潇湘书院首发,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