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可能已经将近两天没有进食了,浑身上下提不起半点力气,看到那令人垂涎欲滴的红果,不禁有些发愣。
女孩怔怔得望了我一会儿,似乎明白了什么,立刻拿起一颗红果,放到了口中,还倒了几颗向我递过来。我这才慢慢接过,迟疑着放到口中咀嚼了起来。
酸酸甜甜的,有股淡淡的涩味,应该是一种无毒的野果。
“你叫什么名字?”这句话是我无意识中脱口而出的,但是转而又意识到毫无用处,不由得苦笑。
女孩咀嚼着红果,听见我的语声,不禁睁大了眼睛望着我。
我看她衣不蔽体,便脱下衣服来给她穿,那件羽绒服虽然已经浸湿了,但是里面有防水层,风干的很快,即便冰冷,总比她一丝不挂要好。
谁知女孩十分惶恐,拼命挣扎,怎么也不愿意穿上衣服,我一股无名火起,正要发作,但是看她一副楚楚可怜的样子,也就摁捺下来,恨恨地将衣服扔远,开始检查起自己的伤口来。
此时此刻,保命最要紧,有了这些钱,我出去就不再是张寂阳了。
同时,我也开始推测起这个女孩的来路。看她这幅模样,肯定不是文明人了,有可能是当地尚未开化的土著,因为从未和外界接触过,所以还停留在最原始的社会阶段。而猞岭一带植被茂密,即使是宇宙卫星亦未必能够拍摄到人类活动的踪迹,更何况这里森林面积广沃,若想寻觅人迹的话,无疑是管中窥豹,大海捞针了。
且看她瘦弱不堪、胆小如鼠,而猞岭内又危机四伏,仅凭她一个人是绝对不足以生存的。考虑到其父母亲属,再扩大到族人部落,这附近一定还有其他同类异人,这群人通过群居的方式,发展出自己的文化习俗生活在这里,不可谓不是一件奇事……
“又……近……吴………”
“等等?你说什么?”
我陡然间转过头去,望着那名女孩,看着她微微努动嘴唇,小心翼翼地望着我,我不禁欣喜若狂,眼前这个一开始就被我定义为野蛮人的女孩,居然会说话,而且我听见了,那是汉语,虽然听不大清晰,但很可能是地方语言。眼前的女孩居然会说汉语?莫非是附近的农家女孩误入猞岭,被困在这里?虽然最终克服了原始环境,生存了下来,但是精神上明显受到了巨大的刺激,以至于神志不清,造成现在这幅模样。想到这里,我又十分激动起来。
不过女孩刚刚被我吓到,怯怯地望着我,我赶紧开始安慰她,女孩似乎感觉到我并无恶意,才又开始结结巴巴起来。
我凑过耳朵去听,那是一种十分形近汉语的语言,所以我一开始便定义为方言也是有依据的。但是由于我对于各地方语言并不了解,所以只能凭音韵、声调,听出几个大概的字样来,那是如今国际上十分流行的一种方言识别法,也不知效果如何,只听得她说什么……势……库……语……”
我到最后实在是听不出原话来,只好一边先听着,另一边咀嚼着野果,回忆起她所提到的几个字样,试图拼出一段完整的话来。
可是我试了好久,那些音韵根本解不出对应的字样来,即便勉强拼出一句话来,也是不知所谓,十分费劲。
女孩可能是看我的神态有异,突然闭口不说了,有些兢惧的望着我。
我感觉似乎有点头绪了,于是打了个手势,示意她说下去。
于是她吞了吞口水,又开始“喋喋不休”起来,不知为何,声音俞来俞高了?这时我才反应过来,那是起强调作用,女孩从头至尾都只不过在重复着一句话,可是我却根本听不懂。
这样的情形一直持续了几分钟,就在我头昏脑涨,快要承受不住的时候。忽然间,只感觉脑海中灵光一闪,于是猛然间转过头去,瞪大了眼睛望着她。女孩吓得瑟瑟发抖,不自觉退后了两步。
天?我终于明白了,原来女孩说的并非是什么地方的生僻语言,而是古语,也就是书面文言。
那一段话前后衔接起来就是>“惠阳九年,晋公南下,欲修好以攻,王允……时至月余,挥戈压境,晋公不义,伐我……待得初冬,已连下十余城,国中惶惶,不能御敌,遂求和,晋公不允。王不忍弃离,领苍凌子民隐于深山,所以免于战火……”
其中有不少生僻字音,我几乎闻所未闻,只能按照通假字的释义,解读出一段大概的文字来。这段话里提到了苍凌王,十分重要,而女孩又重复多遍,所以记得十分清楚,简单翻译过来就是>“周惠王登基九年,晋王发兵南下,希望可以和(我)结为盟友关系,(苍凌)王答应了。(我在这里推测苍凌国境处于交战国中间,而晋王拉拢了他。)等到一个月后,大军压境,晋王背信弃义,讨伐我国。等到冬天,已经连续陷落十多个城池,国内人心惶惶,明显打不过了,于是求和,可是晋王不答应。(苍凌)王不忍心背弃自己的子民,带着一批人逃到了深山里,最终躲过了战火……”
这段话的释义与《广陵杂记》中并无太大出入,更何况又是出自此女之口,更是毋庸置疑,只是未曾想,眼前的女孩居然是苍凌遗民?
回想起苍凌神迹一事,莫非当年苍凌王等人迁徙到这里,发现了这支原始部落,看他们民风淳朴、本性善良,惊为神迹,又见这里隐秘不传,可以躲避战乱,于是定居下来,族人通婚,发展成今天的模样?
本来后面应该还有许多有用的信息,可是能够勉强翻译出这些已经是大伤脑筋,实在是没有精力再去关注后文了。看天色已晚,日暮夕阳,明天再问不迟。
女孩似乎并不知道自己再说些什么,或者说了些什么?我曾用生涩的文言询问她有关苍凌神迹的事,可是她根本不能领会我的意思,只是张大了眼睛望着我,亦或是不断重复着那段话。
已经发展到这个地步,着实可悲。看来这群人早已经摒弃了当年的文化习俗,甚至不复战国模样。但是又为什么要把这段话口口相传,代代沿袭下来呢?其中一定有着不为人知的秘密!而《广陵杂记》中所记叙的皆是各种奢华陵墓,有关苍凌神迹的秘密也许就在里面。
在我看来,苍凌王不惜代价,假借避战之名,迁徙民众至此,不过是想继续做他的山大王罢了。而其临走之时,一定将宫中财宝席卷一空,苍凌神迹便是苍凌王在山中修建的秘陵,而其中则是数不尽的金银财宝。
可怜这些人世居于此,摒弃了文明礼仪,退化到今天这步田地,不过是为苍凌老儿守陵罢了,着实可悲、可叹。
眼下当务之急,应该先通过这名女孩找到苍凌神迹,亦或是那个部落所在,我想,应该是可以利用这些人,帮我把这些财宝带出猞岭的,而一旦找到了其他人,我的生命也就有了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