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什么楼有九重,能通天,曰天之楼;还有诸如此楼能移,能食人,虽为木造,却不畏火等的夸夸其谈;而且它好像还是从遥远的西极之地而来,说是几百年前巴蜀奇人偃师所造。
西极之地究竟在何处谁也不知道,至于那个偃师,他所掌握的“木甲术”早已失传,无人能够证明这一点,所以这种传说压根无人相信。
不畏火倒是真有其事,再说食人……据说应公子被关进去之后无故消失,找遍整个楚国都没有他的踪迹,于是人们这才想起小楼的传言,逐渐宫中开始流传“应公子被小楼当食物吃掉”的谣言。
幸而周国的使者前来邀应公子赴宴,三日后谣言不攻自破。
另外则是对楼的全貌有所怀疑,因为任人怎么数,它还是只有七重,根本不足九重。
但当一切迹象越来越明显的时候,恐慌顿时蔓延整个皇宫。
因为这座小楼,果真能移!
这一点足够让人们惊恐万分,再加上凡是小楼所到之处必定会少去某些东西,这就更加令人受不了了。
至于要说起都少去些什么,例如宫殿的一角啦,院子里大树的树干啦,有些地方还会无缘无故多出一个大坑来,这些事若只发生在一处人们遗忘得很快,但多了之后就觉得越来越古怪,尤其是后来人们都发现只要小楼靠近过的地方必定会出现这类奇怪现象之后,它的存在愈发令人觉得毛骨悚然。
这座小楼本来被誉为一宝,现在看起来根本就是个大怪物,让人避之唯恐不及。
-----------------------------------------------------------------------------
“各位有何解决之法?”这一日,楚王召集众臣,商议对付它的良策。
大工尹道,“依微臣之见,此楼火烧无用,不如以土埋之。”
大司徒道,“依臣之见,若能设法运之,那么便以‘此宝不属于楚国’为借口送给周国。”
大司马道,“此楼怪异之极,但仍为木所造,臣建议毁之。”
大史道,“微臣已将此楼途径之所与所毁之物详加记录,供陛下参考。”
大司寇道,“此楼能移,必须将之固定,不如以锁链缚之。”
卜尹道,“此楼恐有不祥之物,不如由吾布祭祝祷,以化祝之辞化解此灾劫。”
医官道,“臣将竭尽所能,努力采集小楼附近的土样,以免小楼携带异国之毒患。”
楚王最终做下决定,“便依各位所言,一一尝试。”
于是,扫楼行动开始了。
首先在大工尹的率领下,士兵们掘地三尺,在小楼附近挖出一个相当深的坑来,但怪事发生了,当第二日再想接着挖的时候,那个坑就又消失了,如此反复三次,土埋的方法只得作罢。
再接着改由大司徒带队,欲将小楼整个挖掘出来,岂料才一铲下去,整座小楼就震动不止,吓得士兵们纷纷逃离现场。
而大司马的毁楼大计也由于一斧头砍下去时,小楼忽地施展“瞬间移动”之术,斧头压根碰不到小楼分毫,反倒与之前一样把士兵们吓得一愣一愣的。
至于大司寇用的锁链,他设法寻找着力点,最终只得先试着将锁链与自己的府邸相连,结果翌日整座府邸都挪了位置,他只得将锁链撤下。
最后卜尹在安全距离搭起祭台,开始念祝辞。
小楼忽然发出巨大的咀嚼声,卜尹连忙回禀楚王道,“此楼有神明降临,万万动不得,方才它向臣发怒,恐怕先前的行为已伤害到了它。”
楚王无奈,只得终止一切行动。
折腾了半天,小楼依然故我,爱干嘛干嘛。
-----------------------------------------------------------------------------
两年半之后,它们终于将应公子等到了。
“应公子,这座小楼就拜托你了,我们困死了。”少年才一进门,咀嚼声就连忙响起,托孤似地把小楼托付给它们苦等一年多的人。
“要睡你们也得换个地方睡。”少年在回到小楼之前就已听说它们的斑斑劣迹,脑筋一转,就想到了一个鬼主意。
“换哪里?”它们齐声问。
“当然要换个我满意的宫殿,这里什么也没有,青驭的母亲也需要一个大池塘作掩护,这样吧,西北边有一座宫殿依山傍水,相当僻静,环境也不错,我带你们过去。”
“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