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二百四十章哈达部

insins

在幸存的明军钩镰枪手纷纷灰头土脸地后撤至笊篱山的山顶区域重新布置“枪阵”之时,榆林副总兵尤世禄发现,自己手下的“陕军”在激烈的近战中拼不过装备简陋却士气旺盛的正蓝旗战士。

若单打独斗,手持包铁短木棍的正蓝旗汉军“马前卒”绝对打不过尤世禄的陕军精锐,但是“马前卒”明显受到过专门的培训,他们作为辅助性的军事力量,非常有默契地配合作为主力的正蓝旗女真族战士,共同对尤世禄的陕军精锐发起围攻。一旦女真族战士手中的“铁骨朵”打空,其身旁的汉人马前卒立即上前,用手中的包铁短棍掩护失去重心的女真族战士。

除了小部分步法快、刀法准、力量足的陕军军官把逼近自己的正蓝旗战士劈得血肉横飞以外,大部分的陕军士兵拼不过眼前的女真人。在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近战中,体格强壮、技艺娴熟的正蓝旗女真族战士普遍选择“后发制人”,他们待陕军将士把手中的利刃挥至其眼前之时,猛然抡起“铁骨朵”硬扛陕军将士之利刃,铛!

陕军将士手中之刀刃不是被彪悍的正蓝旗女真战士的“铁骨朵”弹飞,就是被“铁骨朵”震得虎口剧痛、手腕酸软。抡起的铁骨朵随后直挺挺地撞向了陕军将士之胸前,让人难以招架。

喝!

在砍翻一名难缠的正蓝旗女真族牛录官后,尤世禄发现死于自己刀下的牛录官一点不像女真人,倒像自己曾在九边重镇榆林卫所抗击过的蒙古人。尤世禄再联想起敌人此前用投掷暗器“布鲁”开路之伎俩,“布鲁”却是蒙古人所发明的驱狼工具与狩猎神器。

尤世禄的直觉没有错,带队攻山的绝大部分正蓝旗军官,都跟蒙古人存在密切的血缘关系,他们算是“半个蒙古人”,属于“哈达纳喇氏”。

哈达纳喇氏,又称“哈达那拉氏”,属满洲八大姓之一,原系海西女真扈伦四部之一的“哈达部”当中的王族姓氏。哈达纳喇氏源于古老的“那拉氏”,那拉氏(纳喇氏)是女真族中最古老的贵族姓氏之一,金太祖完颜?阿骨打的母亲就属“那拉氏”。

海西女真扈伦四部具体分为乌拉部、哈达部、辉发部、叶赫部4部。前两者(乌拉、哈达)有一个共同的太祖——纳齐布禄,他属于被蒙古人灭亡的金朝(公元1115年—公元1234年)之贵族;至于后两者(辉发、叶赫)则属于“异性那拉”,其中,叶赫部的始祖更是来自于土默特部的蒙古人。

根据现代学者哈斯巴根先生的文章《清初海西女真诸部中的蒙古人》、《清初满蒙关系演变研究》当中的研究表明,“哈达纳喇氏”作为海西女真中的“王族”,其王族成员或多或少带有蒙古人的基因,这是多年以来跟西边蒙古人通婚的结果。

海西女真扈伦四部被建州女真征服后,乌拉部、辉发部、叶赫部当中的王族都衰落了,沦为了以“爱新觉罗氏”为首的建州女真之附属;然而,在整个天启年间以及后来的崇祯初年,哈达部的原王族“哈达纳喇氏”却在八旗军的正蓝旗内部实现了“借尸还魂”,重现隆盛。

这一切,源于一个“奇女子”——三贝勒莽古尔泰的正室妻子。

莽古尔泰之妻,出生于哈达纳喇氏,哈达部王族孟格布禄最小的女儿。孟格布禄是哈达部的末代首领吴尔古代之父,其俩父子在谋取哈达部统治权的战争中,被努尔哈赤为首的建州女真一起俘虏。被软禁的孟格布禄后来在公元1600年被努尔哈赤处死,哈达部亦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前后被建州女真正式吞并;为了活命的哈达部末代首领吴尔古代,被迫娶了努尔哈赤的女儿、三贝勒莽古尔泰的妹妹、建州女真“三公主”——11岁的莽古济。

同一时间,孟格布禄的小女儿哈达纳喇氏,被迫嫁给了与其同龄的14岁莽古尔泰。

作为莽古尔泰的妻子,已故孟格布禄的小女儿“哈达纳喇氏”,她在被迫嫁给莽古尔泰时才14岁。年幼而聪明的她深知世道之艰难险恶、为父亲报仇之不可能,遂一直选择隐忍,直到富察继妃的去世。期间,她为莽古尔泰相继生下了长子迈达礼、次子文顾(早夭)、三子萨哈良、五子额弼纶、六子费杨古泰。

莽古尔泰的母亲富察继妃死于天命元年(1616年)至天命三年(1618年)之间,初葬于赫图阿拉城(按照《清皇室四谱》的记载,富察继妃死于公元1620年,这明显与《清皇室四谱》记载的其初葬“赫图阿拉城”存在逻辑矛盾,皆因太祖努尔哈赤于1619年迁都界藩山城,而赫图阿拉城却是1619年之前的大金汗国国都;而且,各类史料表明,在天命五年(1620年)前,“大妃”已经是阿巴亥,多尔衮之生母)。

“媳妇熬成婆”的哈达纳喇氏在其婆婆富察继妃死后,开始以正蓝旗旗主三贝勒莽古尔泰的原配妻子之身份,逐步涉足正蓝旗的内部事务。在此过程中,哈达纳喇氏慢慢展现出其出众的组织协调能力以及卓越的沟通谈判天赋,她努力地从原来的躲在后台运筹帷幄到渐渐走向了众人瞩目的前台。

然而,三十岁出头的哈达纳喇氏在1620年遭遇到了一场政治危机。天命五年(1620年),在皇太极的幕后策划下,大贝勒代善被人告发其虐待、谋害其长子岳托、次子硕托2人。查明真相后,太祖努尔哈赤大怒,首先逼死了恶意怂恿代善谋害亲生儿子岳托、硕托的代善继妃“叶赫纳喇氏”,然后亲自组织了一场针对代善家族的“大分家”。分家的结果是,由已故“李佳氏”所生的岳托、硕托2人,共同分得了整支精锐的镶红旗。

努尔哈赤收拾大贝勒代善的举措,把莽古尔泰、哈达纳喇氏俩父妻吓坏了。在富察继妃死后,太祖努尔哈赤已经不止一次打压莽古尔泰,各种关于努尔哈赤即将拆分正蓝旗的消息在八旗军新打下的萨尔浒城流传(萨尔浒大战后,太祖努尔哈赤又把大金汗国的国都从界藩山城迁到萨尔浒城)。面对险恶的政治形势,莽古尔泰的妻子哈达纳喇氏迅速给丈夫支招:抢在努尔哈赤拆分正蓝旗前,对正蓝旗来一次“大分家”。

正蓝旗分家后,三贝勒莽古尔泰占了原来正蓝旗的13人口,莽古尔泰的同母弟弟德格类亦分得了原来正蓝旗的13人口。而最后的13正蓝旗人口,由当时的莽古尔泰7个儿子分掉(九子舒松尚未出生),庶出的四子萨标额、七子萨哈纳各分得1个羸弱的牛录,而其余的人口则由哈达纳喇氏所生的5个儿子平分,他们分别是迈达礼、萨哈良、额弼纶、费杨古泰,还有8子阿克塔玛(在1623年夭折)。

对于儿子莽古尔泰的操作,太祖努尔哈赤少有地在公开场合赞扬了莽古尔泰一次。正蓝旗于1620年成功“渡劫”。

分家后的正蓝旗还是掌握在莽古尔泰的手里。贝勒德格类从小与其同母哥哥莽古尔泰长大,他既听亲哥莽古尔泰的,也佩服他那足智多谋、情商极高的美丽嫂子哈达纳喇氏。德格类称其嫂子哈达纳喇氏为正蓝旗的“智囊”。

在1620年的往后几年,哈达纳喇氏打着自己的四个相继成年的儿子之旗号,一步一步地控制了整支正蓝旗超过13的人口。皆因,正蓝旗的每一次通过对外战争、对外掠夺所实现的扩编,带着“哈达纳喇氏”贵族血统的迈达礼、萨哈良、额弼纶、费杨古泰4人,都分走了每一次扩编的大部分掳掠人口,这4兄弟都听他妈的。

在1627年的笊篱山之战打响时,4兄弟下辖部队里面的军官,绝大部分都是姓“哈达纳喇氏”的、前海西女真“哈达部”的王族成员。

推荐:stylereenda{font-sizepxlor6dd4padding0px}style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