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sins
在毁掉了东江明军一门红夷大炮的尼堪主动西撤之时,蒙古扎鲁特旗的色本即将追随已故巴林旗蒙古的阿玉石,走向客死异乡的下场。皆因,穷追不舍的毛承禄距离形单只影的色本只有十步远。
忽然,一根“短戟”袭向了杀气腾腾、目露凶光的毛承禄。晨光中,只见反应极快的毛承禄反手一剑,“短戟”应声而断,一分为二。
短戟,“卜字戟”的短柄版,投掷暗器的一种,盛行于东汉末年、三国时期。短戟既能作为暗器杀敌,亦能用于近战杀敌。“双短戟”是名将典韦的兵器。
断成两截的短戟落地之时,一名身穿金丝白条蓝棉甲的骑士把手中之马刀劈向了已经离色本不到十步远的毛承禄。
铛!
锋利的马刀被格挡的四寅宝剑轻而易举地削成两截,闪电般的断刀骑士与马背上的毛承禄策马交错之时,毛承禄的胯下战马顶不住了;同一时间,虎口剧痛的毛承禄看清了该名敌对骑士的年轻面容。
爱尔礼。
嘶——
原本已身中两箭的毛承禄胯下战马,在晨光中轰然倒地,死了。跟随战马倒地的毛承禄在混杂血污的积水中灵活地翻滚数圈,没有受伤。乘此机会,虎口脱险的色本逃之夭夭。
“杀——杀——杀——”
在毛承禄落地翻滚之际,爱尔礼手下的一千名镶蓝旗骑士凶狠且毫无征兆地杀向了毛承禄手下的“新东江骑兵团”,战斗很快呈现出一边倒的态势。马术粗糙、刀剑不精、护具不齐、经验不足的东江明军骑士,在激烈的马上对砍中,渐渐不支,他们纷纷被爱尔礼手下的镶蓝旗骑士打落马下,死伤狼藉。
早在爱尔礼没有赶到前,趁着色本为首的蒙古骑兵队被里外夹攻的东江明军打得四面逃窜,李九成、沈冬豹2人率领一百余名“椴树兵”、二百余名东洋倭枪手,舍命护卫毛文龙、沈世奎以及一众伤兵,快速撤往东面的“大同门”。晨光中,断了马刀、救下色本的爱尔礼,眼看身穿金甲、年过五十的大明都督毛文龙已经越逃越远,遂毫不犹豫地舍弃了一身血污、死了战马的毛承禄,向毛文龙的逃跑方向追去。
“杀了毛文龙!就能结束这场战役,全部镶蓝旗骑士跟我冲!”爱尔礼下令。
被后至的十几名叶赫女真骑士救起的毛承禄,眼看年轻的敌将爱尔礼学自己“擒贼擒王”,遂快速夺过一匹失去主人的惊恐战马,带领“新东江骑兵团”的所有残部,向意欲东去的几百名镶蓝旗骑士发起逆袭。
“为了大明!为了东江!为了毛帅的安危!勇士们随本帅咬住敌人!”少帅毛承禄高声呼喊。
手持四寅宝剑开路的毛承禄在电光火石之间连砍三人,一度激起了东江明军骑士的士气。
已经勒转马头东去的几百名镶蓝旗骑士被迫勒停战马,调头迎战那不计伤亡、咬住他们的“新东江骑兵团”残部。
另一方面,爱尔礼犹如猫捉老鼠般地带领上百名镶蓝旗骑士快速接近正在用两条腿逃命的平辽将军毛文龙。毛文龙带着伤兵,走不快。关键时刻,25岁的悍将李九成再次站了出来,他坚定地对与其同样年轻的沈冬豹说:
“你护卫毛帅与沈太爷(沈世奎)2人先撤离,留下全部伤兵,由我亲自带队殿后!少帅(毛承禄)说过,陈有时、沈冬虎2人已在‘大同门’的瓮城守候,他们的部众会接应你们到城外的护城河登船!”
沈冬豹对李九成的挺身而出窃喜,手持雁翎刀的他率领10名“沈氏家兵”,一刻不停地护卫毛文龙、沈世奎2人撤退。所有人都知道,沈冬豹最擅长逃跑。
砰!砰!砰!砰!砰!砰
200余名沈家军火枪手把枪口对准了从后赶至的爱尔礼部众。听到火枪之声,爱尔礼为首的上百名马术高超的镶蓝旗骑士急忙勒紧马头,一瞬间,战马们的前蹄腾空,重心后仰。追杀毛文龙的骑士们欲用马的胸腹为“肉盾”,给他们挡子弹。
然而,一匹镶蓝旗的战马也没有因为中弹而倒下;皆因,火枪手们在拱卫风月楼期间,就已经把所有的子弹打光了。他们把风月楼的最后黑火药库存匀成了二百余份,每人拿到了一份,只为能在逃命时用火枪之声吓唬凶悍的追兵与战马。
有十余名镶蓝旗的骑士因为重心失衡,最终往后倒地,摔成一身污水。
嘶——
在爱尔礼那重心后仰的战马前蹄落地之际,步战的李九成手持“椴树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越过了人群,以水平的直线轨迹,对爱尔礼的胯下战马施展出了雷霆万钧之一击。
猝不及防、头部中矛的黑鬓花马轰然倒地,它的铁质马面罩被李九成的锋利椴树矛刺穿了。临危不乱、反应极快的爱尔礼在坐骑倒地之一瞬间,使出了一记非常高难度的“猿猴打滚”,顺着其心爱坐骑倒地之方向,远远地滚出了十米远,一身淤泥;同一时间,打光了最后一剂黑火药的东洋倭枪手们完成了最后的使命,二百余人集体向毛文龙的逃亡方向跑去。
喝!
右手绑绷带、左手挽长兵的李九成顺着爱尔礼滚动的方向,使出了精湛的回旋步法。在完成潇洒的转身动作后,25岁的李九成腾空而起,如同一头老鹰对地面上的小白兔施以致命一击。春风中,下坠的李九成已经封死了爱尔礼的所有逃跑路线,爱尔礼除了拔刀抵御,别无他法。
铛!
爱尔礼那后发而至的“朝鲜环刀”,以极快的速度从腰间拔出,金光四射之际,李九成的椴树矛之矛尖应声而断。
朝鲜环刀,一种偏短的兵刃,盛行于以弓箭立国的“李氏朝鲜”统治时期的朝鲜半岛。朝鲜环刀的外形与日本的“小太刀”相似,因为偏短,其利于日常防身,却不利于战阵。
原来,早在朝、金两国的《江华盟约》签订前,仁祖李倧为了讨好征朝主帅阿敏,特意把原属于光海君李珲所有、由含铬矿的黄金为原材料、经万历年间已故朝鲜兵器名匠李益精心打制而成的“朝鲜环刀”,转赠阿敏。两名被迫降金的朝鲜籍使者受仁祖李倧所命,把该刀从江华岛带到了临津江以北的朝奸军军营;然后,阿敏委任的和谈代表纳穆泰又把该刀通过快马骑士,平安送至身处朝鲜半岛北部的征朝主帅阿敏之面前。
身材高大的阿敏在初次看到该刀时,心情大好;阿敏把玩一番后,因嫌该刀太短,又把制作精良的金制朝鲜环刀赠与其儿子爱尔礼。当时,骄横的爱尔礼已经把自己当成新的“朝鲜世子”,遂愉快地笑纳该刀。然而,阿敏父子知道该刀锋利坚硬、价值连城,却不知道它是“不祥之物”。
从该刀诞生于世开始,曾轮换过多任的主人;然而,没有一任主人是得以善终的。其上一任主人是被“仁祖反正”推翻的光海君李珲,爱尔礼亦因获罪而死于1631年,此是后话。
被阿敏逼得逃亡江华岛的李倧赠阿敏此刀,明显不怀好意;实际上,他恨阿敏为首的侵略军入骨。当正面战场节节败退之际,仁祖李倧决定跟阿敏玩阴的,用“不详之刀”诅咒阿敏。
推荐:stylereenda{font-sizepxlor6dd4padding0px}sty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