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走了于谦,于谦定到七天后的黄道吉日离开京城,随行的有锦衣卫若干护卫,和一些礼部的官员,还有一些上国赏赐给下国的礼物。
朱祁镇还是很扣的,他直接从宫中随便挑了几串珍珠项链,还有几枚玉簪子。
按照以前的规矩肯定是很大方了,但是他朱祁镇就是扣。
哪怕是赏赐出的这些,还是他从内库压箱底中专挑不好看的,吃灰的那一种。
连孙太后听说了,都说他身为上国天朝之君,未免有些太小气了。
朱祁镇只是不想多跟自己这个便宜漂亮娘解释,不然说到底他连一根毛都不想赏赐的。
不过这样的情况下,朱祁镇还特意嘱咐了于谦一番。
东瀛那里估计是得不到什么了,毕竟这一趟出去那个破地方是带任务的。
但是去朝向一趟,朱祁镇可是要求于谦给他挑一些好的朝贡品回来。
赏赐是这么好拿的?
朱祁镇心中冷笑道:“对不住了,赏赐就转化成朝贡品给我双倍的吐出来。”
深夜时分,朱祁镇在自己的寝宫查阅今早的奏折,这其中还有三位阁老和工部诸位大臣,对于他提议建立一个勘探地质,寻找矿物部门的意见。
勘探地质这个词,朱祁镇一说出来的时候诸位臣工都是懵逼的。
所以朱祁镇当时就加上了前面的解释说法,也就是寻找金银矿洞。
这样一来诸位大臣们也都懂了。
目前大明朝的金银矿洞就那么几个,也都是前朝留下就原本发现的。
但是就这么几个地方,根本不够金银的消耗的,金银无外乎两种来路,一种自己发现再自己铸造成货币,也就是流通的银子。一种呢,就是和其他国家做生意,和外面的人做生意,吸收外来的货币金银。
发现金银,要么是熔炼金银器皿,要么就是寻矿。
这一直是户部和工部合作的事情,而且一般都是当地的承宣布政使司来主持的。
哪里有金银矿洞,该地的承宣布政使司就主持大局上报朝廷。
但是这样的积极性就很低,而且金银根本就不能直接流入到中央。
朱祁镇对于这一点可是很了解的,毕竟大明朝的毁灭,其实也是经济的崩溃。
光靠收税?朱祁镇觉得不能增加大明朝的金银源流。
而且这其中一收,最后到国库的肯定就得少一半。
这其中不单单是大明朝有些官员吃了,而且还有地方的世族们盘剥了不少。
说起这个,朱祁镇就想到了,大明朝覆灭时,江南一带依然醉生梦死,好不舒服。
可每年从江南收到国库的税收那是一年比一年低。
对于这个情况后世来的朱祁镇自然了解。
所以他可不是那么好糊弄的“明朝皇帝”!
朱祁镇打开杨阁老的奏折,里面的票拟说了一个大体的方法,具体上是赞成的,但是却打算交给皇庄来做这个事情,而不是交给工部或者是任何一部。
具体的理由很简单,朝廷不该入那商道,更不应该与民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