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比幽梦王朝更早的时代,大梁城所处之地名叫稷。
占地方圆千里,在这广袤的空间中,山河湖川密布,亦有肥沃的原野,如今的大梁城便是建在这片原野之上的。
在稷的北部有座山,山不高也无名,但却有潜藏的灵气。有一日,一位圣人闲游至稷,偶然间发现了这座无名山的神奇之处,细细探查后便动了心思,于是在座无名山上创建了一所学院,名为稷下学院。
往后的岁月中,随着稷下学院的声名日盛,便有人好奇当日圣人为何把书院名字定为稷下?圣人在被问起时只是随意的回了一句:“学院建于稷地之下,就叫稷下学院吧。”
这番解释自然难以让人相信,但圣人不愿说谁也无法勉强,直到悠久的岁月后,在一次的讲道中圣人说了一番意味深长的话:“此山特殊,为上亦为下,为表亦为里,游离无定势,当以何镇之?“
一番话听得在场诸多听讲者心生云雾,不知如何回答,不过圣人也并不是真要他们给出一个答案,而是手掐玄妙法诀,在虚空中勾勒出一幅幅玄妙一场的图案,口吐无上妙诀:“吾观此山玄妙,得出一法,此法名为阵,以天地为框架,以规则为线,以我辈之身为枢纽,重新厘定一方空间之规则,为我有用,继而定上下,分表里,断事非……”
自那日后,阵法诞生,天下修行者又多了一种强有力的手段,用于感悟天地规则,用于抵御外敌。
而稷下书院也以阵法为本,在阵法一道的探索上越走越远,终于在悠悠岁月后,经历大浪淘沙的残酷,成为五大书院之一,肩负夏族传承不断的伟大使命。
“好一个圣人悟道!好一个稷下学院!好一个阵法!我辈修士,当有此大勇力,大智慧,继往圣之绝学,开拓进取,使我夏之传承不断,文明之火愈加昌盛不熄。”
稷下学院的广场上,有一面巨大的浮雕墙,上面记录着稷下学院的重大历史时刻,这些历史事件以精妙的幻术复制还原,再以微缩阵法镌刻在一幅幅浮雕上。
这些浮雕都是雕刻大师亲手施为,惟妙惟肖,更有传神之感,只观浮雕便能使人心有所感,仿佛真的回到了那时的峥嵘岁月。
若是想更直接的体会那些事件,观看者可以用念力触发阵法,进入幻术所营造的幻境中,便可得到仿若亲身经历的感觉,就如前莫问此时一般,感受到前人圣贤的伟大历程,不免会心潮澎湃,为身为夏族之人而骄傲,更加坚定守护这份骄傲的决心。
前莫问看到了什么?
那年,圣人闲游稷地,观山悟道,创立阵法一道,讲道之时,天地为之呼应,人之伟岸压过天地广阔。
那年,书院千日论道,畅谈阵法可用之领域。千日内,诸人的思维彻底打开,不再局限阵法本身,而进入了更高的层次。
天地、自然、人三者之间,如何以阵法为纽带而更好的共生?千日后,在书院的论道场,诞生了千万种阵法,所用之领域不知凡几,阵法一道至此进入了百花齐放的繁盛时期。
那年,书院弟子全部下山,论证所学。
有人于原野之上设阵,养护土壤,滋养稻种草木,使生民牲畜得以生息不绝。
有人于山川之中设阵,聚天地日月之精华,万灵得已开智,山川渐生神异,洞天福地始生。
有人于各处险恶之处奔走,以阵法给肆意奔走的洪流上枷锁,给狂暴的火山降温,为凶兽恶鬼开辟安息之地,使其于万灵各自生息,相安无事
……
那年,黑暗突降,杀戮四起,书院弟子着九纹院服,盎然立于战场第一线,以阵法,聚天下万灵之力,协调各战场之联系,统合人族全族之精英,终于成功抵御了黑暗的第一次入侵。
那年,岐山之下的恶鬼通道被打开,恶鬼降临人世,造成了无边的杀戮,书院弟子再次出山,分散各地,以城池为基础,设下一座座强大的守护大阵,护得人族根基不失,后在圣人的帮助下,设下惊天大阵厚土,封印恶鬼通道,还世间太平。
……
一座座浮雕看过,走过了一幕幕往昔峥嵘岁月的幻境,体味着从未经历过的沧海桑田,前莫问陡然升起一种归属感,他就是稷下学院的一份子,虽然他还未曾正式入院。
“这位可是前莫问,前师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