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六十章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

哭够了,老两口笑着一起回了家。

家里已经来了不少贺喜的邻居,这是他们家辞旧迎新的一个重要日子!

玉兰不喜不悲地在整理自己的书本和学习资料,因为这个大学并不是她的目标大学,对于这个不够高的新,她决定了,要终生为目标而努力,决不松懈。

她平静地把高中全部的书本笔记本装在一个大袋子里,让爸爸拖出去当废纸卖掉。

她要和过去暗无天日的生活告别,和痛苦的过去作一个了断。

以后的路她知道该怎么把握。病痛已经把她锤炼成了一个钢铁战士,生活的苦再也打不垮她了!

几年的磨难把“拼搏”两个字刻进了她脑海里,把不屈两个字融进了她的基因里。

队长一鸣赶紧去请电影。他和其他村干部商量好了,要请两场,演两个晚上,得好好奖励这个顽强的女孩。

这可不是普通的大学录取,这是一个向命运挑战的胜利者,连他们这些汉子都佩服这个非同寻常的女孩,这多请的一场电影,是向战神一样的孩子致敬!

“这是咱村的穆桂英,花木兰啊!”崇文竖起了大拇指,除了玉兰一家,最有成就感的恐怕是他了。

金贵和香嫂一边一个,把老队长拉到了上座,再把两个好朋友请到了上座,这三个是他们家的救命菩萨,是孩子的再生父母啊!

三个人都不客气,自豪地坐下来谈笑风生。当初他们只想着救孩子一命,没有想过这孩子能考上大学。这孩子也是他们三个人的荣耀。

玉兰家连续热闹了两个晚上,一扫三年来家里笼罩在这个不幸家庭的晦气和阴霾。

隔壁村的村民们也赶来看电影,大家更有兴趣的是这个传奇的女孩子,沾沾她的喜气和面对命运捉弄的浩然正气,这是家里孩子们的好榜样!

“有出息!以后咱村的大发展要看你们了!”崇文拍着玉兰的肩膀笑着说。玉兰憨憨地笑着,面对这位慈善的老人,玉兰心里满亲人一样的温暖。

崇文又转身小声对香嫂说:“不是我说你,给孩子看病咱还得讲科学,封建迷信那一套在文革期间都行不通了,现在还信,你真是。”

香嫂脸红了:“那不是愁得实在是没法儿了嘛,才想着去试试,以后不会了。”

和玉兰一起考上大学的还有两个孩子,一个是师范大学,一个是工程大学。电影在三家门口放了四夜。

和经营果园一样,在村干部们的鼓励下,在榜样力量的带动下,小村走出去的大学生一年比一年多。高考放榜季成了小村的节日。

梨和桃树在崇文精心的照料下长势喜人,那雪白雪白的梨花和粉红艳丽的桃花一簇簇疯了一样挤满了树枝,看到这似锦的繁花,就看到了果子的丰收,这热闹的花海和成群的野蜂使果农们心情格外舒畅。

队长满怀诚意地把果商们从周围的镇请回新村,承诺了后付款条件,果商们自然乐意和他们做生意。

梨和桃销售情况比苹果好,毕竟市场上这类水果还少,价格高过苹果。

勇于尝试的村民是先行军,紧跟着老村长这只头羊组成一支小小的领队。他们的收入率先快速增长,村民们有少数人开始跟风种梨和桃树。

小村的生活又回到顺利发展的轨道,春天的花海,夏天的果海,秋季的大丰收,冬天的休整,村民们一年四季在果园里忙碌,生活像诗一样美好而有规律,这日子仿佛就这样幸福而平静地过下去了。

直到大贵来到村子的那一天。

那是1991年的春节前,一个暖洋洋的冬日,一辆黑得发亮的桑塔纳轿车缓缓开进了小村,停在李叔叔家门口。

这样阔气的轿车在小村还从来没有过,街道上的村民好奇地张望着,连狗们也站定了好奇地朝这边张望,看看是什么样的大人物来了。

从车上下来一个帅酷的四十来岁的中年男人,戴一幅深色太阳镜,身着毛茸茸大领子黑色皮大衣,蓝灰色毛料长裤,黑亮黑亮的皮鞋像宝石一样反着光。

从车上又下来一个高贵的女人,穿着毛茸茸的深灰色貂皮长大衣,黑色皮裤皮靴显得双腿修长,戴一顶深紫色羊绒帽,浅紫色的真皮手套,拎一个深紫色精致的皮手袋。

真洋气!村民们看得发呆,连张望着的狗们也被那强大的气场镇住了,睁圆了眼睛一动不动地站着看。

“李叔叔家也有台湾贵客吗?”他们小声议论。

“这不是过去说的地主吗?”有几年年纪大的老人睁着迷惑的眼睛小声说。

一对年纪比较大的老人先后走下了车,眼尖的小爱第一个认出来,惊叫一声:“大贵!这不是大贵嘛!”

众人再仔细睢瞧,恍然大叫:“嗨呀大贵!你这发啥大财了,这么阔气!”

人们围拢过来,眼睛里只有崇拜,没有嫉妒。没办法,实力差距实在太大,直接超越了嫉妒的阶段,升华到了最高境界。

大贵从车上拿下一个盒子,边拆包装边走过来,从盒子里抓出一大把:“来来来,吃巧克力吃巧克力!”大家一边伸过手去接一边笑着打趣:“真洋伙啊大贵,发大财了!这两个是你儿子和媳妇?”

这时那个贵妇和帅气的中年人也一起走了过来,礼貌地问候着大家,离这么高级的人太近,村民们害羞起来,低头吃吃地憨笑着,难为情地摇晃着身子往后退了两小步,不知所措。

大贵这次回来一是看看哥哥大建,自从父母离世之后,他回来的次数少了,在外面帮儿子打理公司的事情,也没时间。

二是回来招工,儿子李鸿伟的装修公司人手不够,要招几十个装修工人,工资比国家单位的职工高一倍。

像一股强劲的新风,大贵把新村这个小池的水吹皱了。

虽说果园的收入还不错,但那是和周围的农村比,一家人一年纯收入也就万把块钱,和城里人比,那还差很远。

进城是果农们想都没想过的事,不是大学生才有资格进城吗?

大贵一家人的飞黄腾达震撼了村民,有七八个二十来岁的年轻人踊跃报名,他们愿意跟李总出去干活。谈好了工资待遇和开工时间,签订好了协议,就等春节后开工干活了。

小村沸腾了好一阵子,大家在议论着大贵儿子的事业,议论着出去打工的年轻人以后是否会回来务农,议论着以后是不是考不上大学也可以出去闯世界。

大家得出一个不太确定的结论:只要有本事,只要胆大,就可以更多选择自己的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