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七十八章 有财一起发

这一年春天,林林和小海把果园里的果树换完之后,他们揣上伙伴们留下的地址,追随他们的脚步,踏上了去宁波的列车。

听说那是一间台资电子厂,很正规,不坑人,规模也大。

正规很重要,更重要的是村里去这个厂的人多,可以互相照应,心里踏实。

辗转找到了老乡,四个人顺利办了进厂手续,领了工衣,还不用交押金。报完道他们才知道这工厂有上千工人呢!

吓得小海吐了一下舌头:“老板咋这么有钱?咱可以在这儿干一辈子了。”

工厂的环境、工作条件确实是好太多了,像一间现代化的学校,比国营单位还要美。厂里还提供免费的工人宿舍。走在这美得像公园的工厂,四个人顿时心情舒畅起来,来时路上的种种猜测和担忧都烟消云散了。

车间宽敞明亮,噪音也没那么大,流水线工作。主管素质都比服装小厂高了不知多少倍。四个人决定,如果可能的话,就在这里一直干下去。

相同的是,工作很无聊,每天都是做简单重复的一件事,可以申请调岗。

好在工厂管理很规范,加班也没有那么夸张,并且只要加班就一定有加班费。工资收入比去年的私人服装小厂好很多。

在这里上班,四个人心里踏实太多了。“真好!不需要走什么关系就能进一个比国家单位还舒服的单位,工作又很稳定,咱虽然没有吃公家粮,也算是走出农门了。”林林对工厂满意得不能再满意,也很满意自己的好运气。

他打算以厂为家了,这样的打工生活,他愿意过一辈子。

小海却有点牢骚:“环境好是好,可这样的工作也没啥意思呀,天天就干那一样活,人跟机器一样,干上几个月就干傻了。”

“小海,你别不知足了,这么好的地方,这么好的待遇,旱涝保收,这不比国营工厂好啊。主管说还可以申请换工种,干厌了你就申请换嘛。”林林觉得弟弟简直是傻!

“先试试吧。”小海失望地说,不过目前好像这样的工作是最好的,不喜欢也得忍耐。

春节又到了,像风筝人收线一样,年轻人们携带着一年的收获又从四面八方返回村里。红白喜事也都集中在这个时候举行。

一个明显的变化,是更多年轻男人们都穿起了西装和皮鞋,女人们则更多的穿上呢子大衣和皮鞋,农村人身上的土味少了。

像外出觅回了食物的蚂蚁,只要遇上,他们就互相交流起信息,相互打听着,比较着,评估着。

最引人注目的仍然是玉明。不仅仅是她打扮得最入时最洋气,那张漂亮脸蛋更是亮得发起光来,今年她可是发了财,准备年后给家里盖新房呢!

这样看来,她赚的钱至少得上万!

这个小女人咋这么能赚钱!年轻人们羡慕得心里直发酸。男人们放不下那高高在上的的身架去请教,让家里的女人去和玉明好好聊聊,打听打听。

开朗的玉明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收入公之于众:“今年赚得不多,也就三万多。”听到这个数字,姐妹们张大嘴巴吸了大大的一口冷气!

“这么多啊!比我们两口子加在一起的收入还多几倍!快说说,咋赚的?”

玉明很爽快,把她的经营之道全部告诉给姐妹们,是传授,也是炫耀。

包括给老顾客打折送礼物的细节,一一详细告知,心里一句话也没有藏,并叫她们一起去县城开店。

这些掏心掏肺的话姐妹们听后却很失望,因为,她们根本做不到。

卖服装可不只是跑批发市场、打包、扛包,回到店里摆货这么简单,这是一项技术活儿,而且最关键的技术不好学。

玉明也向她们证实了这一点:“我隔壁那间服装店秋天就关门了,老板娘一米七五,是模特,在上海什么大学学服装设计和表演专业的。论学历和专业程度,人家比我强几百倍。”

听得姐妹们心里拔凉,这做服装生意咋这么玄乎呢!

“我没上多少学,没有人家懂得多,我看她的衣服确实是很漂亮,但不适合县城居民。那些衣服搭配起来很时尚很有个性,特别适合她自己,但有她那样模特身材的县城有几个呢。”玉明笑着说。

通往光明大道的门对她们忽然又关上了。

还是算了,姐妹们失望地说。

玉明继续说:“等房子盖好后,我打算叫爱军一起去做服装。我做女装,盘下隔壁那间店做男装。”

姐妹们的心又被提起来了:“唉呀,你这还要扩大呀,那明年你就赚回一栋洋楼了!”她们不由得嫉妒起玉明来了。

“哪有那么容易,只不过试试,男装能不能经营好还得看爱军自己的能力,说不定再投一间店铺还赔钱了呢。”

姐妹们松了一口气,心里舒服了一些。要是把她们甩得太远可真没法做姐妹了。

今年也有从广东、上海、北京打工回来的年轻人,凑在一块儿,他们第一句话就是问工资收入,这几乎成了年轻人见面打招呼的方式,好像考试结束后同学之间互相比成绩一样。

当然,他们谈收入得避开那个小女人玉明。

“你们那儿工资多少钱?加班费啥标准?”

“底薪400,加班的话一个小时2块钱,一周休息一天。”

“那你今年总共挣了多少钱?”

“五千。你呢?”

“我们厂是日资,那家伙,厂区真漂亮,真大,全球好几个国家都有老板的工厂,我们这间厂有近两千人哩!我们普工底薪450,加班费一个小时两块八,主管和技术人员工资更高,我今年挣了差不多六千。”

话语间充满了骄傲和自豪,好像那个厂是他的。数字一报出,他立刻比眼前这位哥们儿高出了半个头。

没有出去打过工的眼里只有羡慕的份儿。“三儿,你也去打工呗。”有哥们儿鼓动。

“我不去,你们去吧。我家离不开人。”他心里对出远门打工这件事却是害怕。

他自认没有那个胆量和能力走出村子去闯世界,就像一个怕水的人宁愿一直站在岸边观望,欣赏,自己却不敢跳下去。

比较过工资待遇之后,如果工资差距明显,就留个地址,节后跟着这哥们和一起去他的工厂。

农村人就是这么单纯可爱,他们乐于分享自己知道的所有资讯,心里一点事也不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