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的春节到了,年轻人都回来过年,冷清了一个冬天的小村热闹起来。
正娃的孙子龙龙带回了女朋友阿芳。阿芳家在福建农村,她是龙龙同一个车间的工友,两个人在枯燥的车间互相支持,互相打气,渐渐结成了革命友谊,成了恋人。
这个爆炸性的新闻立即在小村里传开,村民们感到非常稀奇:“龙龙这小子,平时也不见他吭个声,老实巴交的,还这么好运气!”
只要龙龙出现,村民们就围过去,七嘴八舌地问,眼睛四下里逡巡,他们要好好看看那个长着三只眼的福建女孩儿。
无论被怎样围观,女孩儿在好奇的村民们面前始终保持微笑,落落大方,真是见过世面的人。
“那女孩儿黑是黑了点,眼睛也不大,但是长长的鹅蛋脸,还有那苗条的身材,跟电视上的模特一样,两个人还挺般配,不过女孩儿的父母怎么会同意呢?”
“说话还是那样的,听着怪怪的,不过很好听,嘻嘻。”
阿芳的出现给村民们又增添了谈资,引起了大家无限的遐想。村民们议论纷纷,对阿芳评头品足。
阿芳只要一出现,立刻就能把街道里全部的眼光吸引过来,男孩子们咽着口水,女孩子们睁大了挑剔的眼睛,老人们用欣赏的眼光审视,小孩子们前后跟着看热闹。
阿芳的长相、口音和身份都让他们感到新鲜,围观还不够,有机会就偷窥。阿芳和龙龙成了小村今年的明星人物。
正娃可吓得不轻,“咦——龙龙,你个龟孙儿,你咋领个外地女朋友回来,人家愿意嫁给你啊?人家父母会同意啊?你小子,念书都念到狗肚子里去了,到时候人财两空了有你哭的!瞎胡闹!”
“你该不会跟着女孩子跑去福建倒插门吧!”想了想,正娃更是生气,“你爸妈就你一个独生子,你小子要是跑去福建,咱家不就绝后了吗?!”
“放心吧爷爷,阿芳我们都说好了,她会跟我好好过日子的,人家愿意嫁来咱村儿,不信你去问她。”龙龙笑爷爷老思想。
最让爷爷尴尬的是和阿芳没法聊天,他用陕西话说,刚说了一句就被龙龙打断了:“爷爷,陕西话只是陕西的官话,出了陕西都说普通话。”
看爷爷红了脸,龙龙嘿嘿地笑。
爷爷翻个白眼不好意思开口了。
像电视上的人那样说话?那咋开得了口啊?龙龙这小子倒是挺会说普通话,可是自己没学啊!算了,还是不说了。
正娃气得摇着头去找龙龙爸妈说理去了。
正娃妈却不反对儿子的事:“爹,你看你那老思想,嫁得远是远了点儿,只要两个年轻人感情好,比啥都强。咱不也是从河南跑过来的嘛!”
正娃没话可说,哼了一声,翻了几个白眼背着手回自己房间生气去了。
龙龙和女朋友嘻嘻哈哈的声音从窗户传了进来,笑完又唱上了:“……我对你爱爱爱不完……到永远……”
“呀呀呀呀呀,你听听,听听!出去打个工打成啥样儿了!这样的歌都能唱得出口,现在这年轻人,不知道害臊!真是疯了!”爷爷听得牙齿发酸,酸得他闭实了眼龇牙咧嘴。
老伴也臊得不好意思出门口,坐在炕沿儿不说话。
龙龙女朋友倒是很勤快,很懂事,从早到晚都不闲着,每天早早起来,扫院子、烧水、做饭、用洗衣机洗衣服。
出门还老挽着龙龙的胳膊,村里人背地里捂着嘴看笑话,说闲话,爷爷气得吹胡子瞪眼。
“唉呀我说龙龙妈,你也不说说龙龙,叫他别再那样了,村里人笑死了。”龙龙妈无奈地笑笑,“爹,年轻人的事咱哪能管那么多,人家笑话那是眼红。”说完转身走了。
这个儿媳妇她打心眼儿里喜欢,虽说不是多漂亮,但是苗苗条条,温顺耐看,挽着胳膊是不太好,坏了村里的风气,可是她不好意思说什么,看电视上,现在的年轻人不就是这样嘛。
女孩儿大大方方地和龙龙住在一起,倒搞得这老两口不好意思。
“龙龙啊,咱可不能亏待了人家阿芳,你们赶紧把证领了,过完年就把婚事办了,该给人家娘家多少彩礼咱赶紧给人家。”
“妈,我们过完年就去领证,彩礼嘛,看阿芳老家什么规矩,咱按人家的规矩来就是。”
村里人羡慕得要命,这么好的女孩子,还不要彩礼,这么快就住一块,算是结婚了?便宜死龙龙这小子了!
特别是年轻的正在找对象的男孩子们,眼红得恨不得咬龙龙两口:“你小子运气真是好,给哥们儿传授点经验呗,你咋把媳妇骗到手的。”
“你不说我就把你在学校给女同学写情书的事说出去。”有哥们儿威胁他,龙龙一拳头砸过去:“你狗日的在学校写的情书比我还多。”两个人嘻嘻哈哈扭打在一起。
“龙龙,你真打算娶个福建女孩儿啊,她要是后悔了,回了老家看你咋办。”这带着酸味儿的话龙龙并不放在心上,“你操心太多啦,我赶她她都不走呢。”
每个村民都操心着龙龙的婚事,看这对小夫妻会有啥好结果,信不信,要不了多长时间就会闹矛盾分手了,哼,他小子别张狂!
春节后,打工的年轻人们纷纷出发了,只有龙龙和阿芳还不走。
村里人忍不住了,跑去龙龙爸妈那里打听:“你家那俩小的啥时候出去打工啊?咋还没走?”
龙龙妈笑得合不拢嘴:“他婶,这俩孩子说不出去打工了,就在咱村过日子哩。”
“啥?不出去打工啦?村里不缺心眼的年轻人都走光啦,他俩能呆得住?”
“听龙龙说,阿芳很喜欢咱这儿,地平,气候好,没有湿气,经济发展得好,她可喜欢这些果园了,说在南方没见过这些果树,她舍不得走啦!
她还说,咱们的小学学校撤了,村里这么多留守儿童,特别是那些没到上学年龄的六岁以下的小孩子没人管,阿芳想办个幼儿园。”
“唉哟哟,这个好!我家那小孙子可不就是没人管嘛,他爸妈一走我们就发愁,又要忙果园还得管他。
那小子又能闹腾,唉呀,我们快累死啦,这些小孩子真是大问题呢!你家阿芳有头脑!好!”
村民们竖起了大拇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