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八十四章 关键的第一步

“你懂个啥,不吃烤鸭这日子都过得没滋味了,必须得吃。”小海看也不看媳妇一眼。

“那你就自己烤呗,过年回老家自己在炉子上烤嘛。”媳妇自己先笑得停不住了。

“自己烤?你会腌啊?”

“那就去学呗。”

对哦,为啥不去自己学呢?

小海一想,学会做烤鸭,自己回镇上开个烤鸭店,那么多外地收水果的客商,还有那么多赶集的老百姓,这香味一飘,整条街都闻到了,有谁能抵挡得住这诱惑呢?连广告都不用做。

“好主意,媳妇,咱回老家开烤鸭店!”小海有了主意。

“就为了你自己吃啊,开个店,有谁会来买你的烤鸭啊!”媳妇冲他翻了他个白眼,开个玩笑还当真了。

“咱试试嘛。今年过年回家,咱带上十几只烤鸭,用烤鸭来招待亲戚朋友,看看他们的反应,就知道会不会受欢迎了。”

小两口从常去的烤鸭店里买了十只烤鸭,忠诚的老客户一下子买这么多,老板还给他们打了个九折。

春节回家,小海首先给老村长送去了一只,感谢老村长对他的解救之恩,老村长欣然接受。

小海还在为进了传销组织的事自责,老村长说:“你走过不一样的路,看到了和别人不一样的风景,这就是你最大的收获!

所有的经验教训都是有价值的,对你都是有很大帮助的,不必后悔。”

一句话,扫光了小海内心的怨恨之苦。老村长有智慧啊!

他带回去的烤鸭大受欢迎,这烤鸭竟然没有一星半点儿腥味儿,还那么香嫩!

由于鸭肉的腥味儿,本地人基本不吃鸭和鹅,因为不会做,做出来太难吃。

烤出来的鸭子是他们没有吃过的,他们惊异于这么难吃的肉人家南方人能把它做得这么鲜美。

小海心里的那颗发了芽的种子猛然长起来了,几乎长成大树了!他白天想晚上想,见人就谈论烤鸭的味道和感受,在他的意料之中,极少有人不喜欢。

再也等不了了!小海开始在镇上转悠,去了解铺面的租金,鸭子的进价,计算大概的成本,估算镇上的销量。

节后返回工厂,小海的心就留在了镇上,留在了烤鸭店。他几乎天天往工厂附近那家烤鸭店跑,看人流量,看销售情况。

和店老板熟悉之后,他趁没客人的时候和老板说了自己的心事:“我实在不想打工了,我想回老家也开个你这样的店。”

小老板问:“你有技术吗?没有独家配方这个生意可不好做哦!”

“没有,所以想问问你,能不能把配方教给我,我给你付学费。”小海紧张地看着小老板的脸,生怕他拒绝。

小老板犹豫着,不说可以,也不说不可以。小海觉得有戏,眼里充满期待。他打听过了,去培训学校学烤鸭的学费得四百,他打算花六百买小老板的技术。

毕竟他的技术是市场认可了的,是适销对路的,是成功的。培训学校学的未必有他的好。

打交道一年多,小老板对小海夫妻很熟悉了。他知道他们是来自遥远的陕西,知道他不会和自己形成竞争,而自己的技术只是在培训学校的培训基础上自己做了一些调整。

当然这调整也是逐步到位的,烤了多少只才调整到现在这种受欢迎的味道。

“咋样,多少钱你愿意教我?”小海看他犹豫,知道可能有戏。

“至少得五百。”小老板笑着说,“我这配方是祖传的,我爷爷传下来的,我爷爷的爷爷也是做这个的。”

“五百虽然高了点儿,但我愿意跟你学,我现在就去拿钱。”小海生怕小老板反悔,站起来就回厂里去拿钱。

小老板只是信口这么一说,没想到他这么爽快答应了,心里也暗暗高兴。

钱送来了,小海让他写个收据,和传授配方的承诺,写上日期,签上名。这比他们进厂的手续简单多了。

从第二天起,一下班小海就去小店里帮忙。他把每一个步聚详细记下,把完整的配方认真记下。

小老板手把手教他配料方法,腌制方法,和烧烤技巧。每一个细节都教得很仔细,不然小海烤不出合格的烤鸭也影响他店里的生意。

小海学得更用心,他恨不得自己钻进酱料缸、钻进炉子里去看看鸭肉的变化。

大约半个月,小海就能做出和小老板一样的烤鸭了,“你可以毕业了。”小老板笑着说,以后可以不用来了。

“没关系,以后我来帮你干活,不要工资。”小海很大方。这让小老板很感动。当然,他也知道小海是为了精益求精。

日子一天天过去,小海可以回老家了,可他却舍不得了,他这时才觉得在工厂的生活其实并没有那么痛苦。

也许他还有点对前路的畏惧。

他想起一个名人说过的话:一个人在地狱里呆久了,让他离开,他还恋恋不舍。

媳妇催他:“磨蹭啥,你这是爱上工厂了?不想回去开店了?到收果子的旺季了,你不想回去赚钱了?”

小海这才依依不舍地在七月底领了工资后带媳妇回了老家。

老村长看到有年轻人回来农村创业,非常高兴,这正是他希望看到的。如果其他年轻人都能这样做,农村就不会越来越没有活力了。

因为前期的准备工作很到位,小店很快开起来了。

筹备工作并不复杂,租铺,做炉子,做个简易的玻璃柜就可以了。投资额很小,比买那套998的西服还低。

他们把毛利定在成本价的一点五倍,定高了怕不好卖。

试营业了。

炉子里的烤鸭一出炉,香味飘满了小镇的大街小巷,首先吸引来的是小孩子们,很快就吸引来了一群又一群的客商,一串又一串的街坊。

客商们没想到,在这遥远的异乡,在这样的小镇上,结束了一天的辛苦的工作之后,居然能吃到他们南方的烤鸭,并且价格还很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