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一百八十章 一个请求

只见严希元面前的餐桌上,并列摆放着两个木盒,其中一个木盒里面装的物件苏文并不陌生,正是他借给严希元手中的《兰亭集序》,另一个木盒里面,则是端端正正的一本泛黄的的小书。

书的封面上端端正正的三个小楷《黄庭经》,看那字的风格与变化结构,分明是王右军的字迹。

苏文一愣,难道这竟然是王羲之临本?连忙开启透视上前仔细打量着那木盒,并缓缓将它拿起。至于旁边的《兰亭集序》,他反而倒没怎么在意。

经中的脏腑、经络、穴位、精气及阴阳五行学说,反映了古代汉民族的生理、医理知识。历史上有不少书法家、文学家喜好《黄庭经》,或写法帖,或为文作序。

相传公元355年,王羲之因为和当时的扬州剌史王述不和,辞去了官职,来到会稽山阴定居。

山阴昙酿村有个道观名叫玄妙观,观里有个道士名叫陆静修。他很早就钦慕王羲之的盛名,想请王羲之为观里抄一篇《黄庭经》。可是,他知道自己一向和王羲之没有什么来往,怎么能贸然相求呢?

于是,陆静修想方设法,打听王羲之爱好什么,以便投其所好,达到请王羲之写经的目的。一次,他从一个老婆婆处了解到王羲之爱鹅成癖,对白鹅尤甚。

于是,他买了一大群全身羽毛洁白的白鹅,放养在王羲之经常路过的一条小溪流里,等待时机。

一天,王羲之从小溪旁经过,看到溪里一大群白鹅,喜欢得如痴如呆。他在溪边流连忘返,问:“这些鹅是谁家的,卖不卖?”

有人告诉他,这些鹅是玄妙观陆道士养的。王羲之便来到玄妙观,找到陆静修,问道“小溪里的白鹅是你养的吗?能不能卖给我?”

陆静修故作为难地说:“这些鹅倒是观里养的,但观里的东西一向是不卖的。”

“我实在太喜欢这些鹅了,我多出些钱,你卖给我吧!”王羲之恳切地说。

陆静修乘机说:“卖是肯定不卖的。不过,如果右军大人能为观里抄写一部《黄庭经》,那我就把这群鹅全部奉送给大人!”

王羲之一心想得到这群大白鹅,对陆静修的要求一口答应。于是,陆静修便准备好笔墨纸砚,不到半天时间,王羲之就把一部《黄庭经》抄完了。

这部《黄庭经》,王羲之书写时用的是正楷工笔,字体雄健有力,令人爱不释手。陆静修高兴极了,便让小道士把鹅用几个笼子装着,送给了王羲之。王羲之高兴极了,又在溪边的沙滩上用手杖写了一个草体的“鹅”字,这才告辞走了。

王羲之书《黄庭经》换鹅的故事,被传为千古佳话,故此经的持久影响,已远远超出道教范围。

也不知这本书究竟用了什么方法保存,过了一千余年,竟然除了有些泛黄外,纸张的柔韧度并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

看装《黄庭经》的木盒与装《兰亭集序》的木盒摆放在一起,难道这是准备送给自己的?

苏文心里微微一跳,但很快便平复下来,脸上没有一丝表情坐下后,才将微笑着与严希元开始寒暄,也无非是一些没有营养的问候,一时间,气氛变得总算是有些热烈。

在苏文坐下后,严安德的夫人李丽端了几碗菜上来,看到苏文后,含笑点了点头,便又转身向后厨去了。

“小苏啊,今天请你过来呢,一来嘛,是咱爷俩好好聚聚。这二来嘛,有个好东西,我觉得还不错,安德交给我后,我觉得让它和兰亭集序在一起,才能更体现出它的价值。你也没客套,就先收下吧。”

严希元身体微微前倾,将桌上的两个木盒轻轻推到苏文面前,眼神中,有着些许的不自然。

想必严希元此举,是严安德所恳请,要不然,凭严老的作风与脾性,是不会对小辈做出这番送礼的举动。

同时,严希元表情也有些紧张,生怕苏文不会收下,毕竟,这无事献殷勤,聪明人都不会贸然去接受这份礼物,更何况这是一份极其贵重的礼。

在严希元说出这番话后,场中气氛有些凝重,严安德在一旁屏息凝神等待,严忆卉也是眨巴着大眼睛盯着苏文。若是苏文拒绝,接下来的话,可就有些不好说了。

凝视着面前的木盒,苏文捏了捏鼻尖,沉吟着一时没有开口说话,抬头环顾了一下左右,见严氏父子都是一脸紧张地看着自己,不由哑然失笑,伸手将两木盒盖起,在上面轻轻拍了拍。

“长者赐不敢辞,我就不跟严老客气了,不过这东西先放这,等我过两天回京都再来拿吧。”

此言一出,在场气氛顿时一松,严希元哈哈大笑着连连点头,示意孙女严忆卉先将那两木盒收起来。

“小苏难得回江州一次,来来来,这是我父亲珍藏的铁盖茅台,惦记了好长时间,今天总算借着小苏的光父亲答应拿出来了,我们先喝点,让李丽她们慢慢再上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