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系住太阳
刚开始脉象很好,就像一个正常的七十多岁的老人,冷寒辉松了一口气。
他又给刘老的右手诊脉,还算正常,如果这样保持平和,再活十天,或许再延长一段时间也不成问题。如果刘老再活十天,那就打破了七还散十天寿命的极限。
突然,重按不到十秒的时候,冷寒辉的右手一颤,他感觉到,刘老的寸关尺脉同时轻微地停了一下!
早搏出现了。
号脉要分轻按和重按的。
左手心肝肾,右手肺脾命!
冷寒辉再次抓起刘老的左手,他屏住呼吸,轻按左手寸关尺,这是检查刘老的心包络、胆和膀胱。重按,这是在检查刘老的心脏、肝脏和肾脏。
同样,在重按刘老的左手寸关尺的十秒左右,刘老的脉象又是轻微地停顿了一下。
冷寒辉的眉头微微皱了皱。
右手重按,是检查刘老的肺部、脾脏和心包。
双手脉搏同时出现房性和室性早搏这说明七还散的药效开始减弱了。
这样说其实不准确,比较准确的表达是七还散和七针还魂激发出来的人体潜能,开始溃散的迹象出现了。
这个现象本来在昨天就会出现的,现在出现已经出乎冷寒辉意料了,但是,他的心里还是感到一阵悲哀。
从此时此刻起,刘老的生命开始倒计时。
他的脉搏在临终前的一分钟或者三分钟之内,将会越来越频繁地出现早搏,从轻微的早搏到二联律……最终重新出现交替脉和奔马律,再以后……就没有以后了。
然后,在短短的一分钟到三分钟之内,就像突然断电一样,心脏急速衰竭,告别人世。
这说明,刘老很可能只会比服用七还散之后预想的寿命延长一天多,顶多两天的寿命。总共加起来,在服用七还散之后再怎么注意保护也只能活过十三天!
这也说明刘老的意志力和坦然无畏的心胸是多么的强大!
不要忘了一个重要的事情,别人服用了七还散,只是躺在病床上简单地轻声地动动嘴,安排一下后事。
但是刘老不同啊。
他做了许多事情,到现在根本就没有把即将死亡当成恐惧的事情。
和律师、公证处的人交代身后事,和老朋友交流诗词,而且即兴创作。说得兴起,居然下床在房间里走动!不仅如此,夜里只要睡不着,就要和冷寒辉谈人生。
虽然垂危的病人最忌讳的就是不停地说话,但是,刘老的性格决定了他的行为,绝对不会因为想要多活一天两天的,就闭口不言。
冷寒辉已经清楚地知道了,刘老不是想给自己的脑袋里灌输什么东西,就是单纯地把他的人生经验和他这一生的成败得失陈述给他,让他做一个参考。
这是一个多么明智的老人啊。
只是,冷寒辉从他强颜欢笑,只有在别人不注意的时候偶尔露出来的一丝愁闷,断定老人家仍在思念他的儿子。
或者说,他在努力地想要知道儿子为什么这么对他充满了敌意?刘老毕竟只是个文学家,他不是神,他不可能看透这个世界上所有人的内心。
郑大嫂和小护工走了,房间里静了下来。
冷寒辉给刘老朝上提了提被子:“睡一会吧,即便生命或许会不给咱们时间,那也要舒舒服服地离开这个世界。所以,适当地卧床休息才能让您确保不痛苦,保持目前这种还算是比较舒适的状态。”
刘老笑笑:“寒辉啊,你说,我是不是很自私?为了我的那个不成器的儿子,居然浪费了你师门最昂贵的药物”
冷寒辉急忙打断他的话:“您错了,这些话不要再说了。我认为,这副药给您服用才是最应该的。我现在只恨自己,当初学医的时候心不甘情不愿的,只想着自己要去盖房子,盖大房子,在全世界都要独一无二的大房子。辜负了师祖的期望,也辜负了师门十多年的苦心栽培。现在,面对您的病情,我束手无策,我悔之晚矣。”
刘老伸手想要拍拍冷寒辉的肩膀,可惜,冷寒辉个头太高了,于是,冷寒辉低下头,让刘老拍的舒服一些。
他拉着冷寒辉的手:“孩子啊,你坐下,听我说。
有时候我真的想系住太阳。让他永远停留在正午的时候。
不是我怕死,而是我想要做的事情很多,很多。可惜,因为我自己的原因,错失了本来可以挽回来的这条小命,白白失去了起码十几年的寿命,好多事情来不及做啊。”
冷寒辉点点头:“所以,我们医者一般都做事情比较紧凑。人这一生不过百年,能做的事情其实本来就不多。
不过,我说说我对您的看法吧,以前,我对您的了解不过是因为看了您的一两本书,感觉您不仅是文学家,还是个思想家。
这两天每天深夜里,当您在床上假寐的时候,我都要上网查一下您的作品。
我粗略地看了一遍您出版的十几本著作,无一例外,我首先看的是您的书扉页上的简介,挑选我最爱看的先睹为快,我发现,您不仅仅是文学家和思想家,还是一个哲学家。
您的书中,好多故事和人物对话,含有许多的哲理,发人深省,正如有些敏锐的评论家对您的评价中说的,您的书中有着非同一般的深刻思考。
这种思考包括了当前人类社会很多道德上的,观念上的,以及行为上的重要问题。
您不仅提出了问题,还给出了一些很现实的建议。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我同意他们的说法。
所以,我认为,您老不必苛求自己,一个人不可能把所有的事情在这短短的一生中全都做完。只要尽力了,就可以了。”
刘老笑了:“辉子,你是不是还想要说,这个地球离开任何人都不会停止它转动?”
冷寒辉点点头,认真地回答:“是的,只是我怕伤害您的自尊心,事实上,不管是多么伟大的人,都逃离不了生老病死这个铁律,您和我何能例外?比如我们华夏的第一任大管家,也只活了短短的七十三年,他在身后却留下了一种精神。
一种光耀千古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