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三,拉”
“一二三,拉”
东江边传来一阵阵号令声。
号令声划破云霄,振聋发聩。
自黄村上下全素投效了李郓后,山谷之中其他各村落也都一一选择了投效。
毕竟人都是趋利避害,跟着李郓,肉眼可见的光明未来。
谁不心动呢。
至少那土豆也能分一些给各村种植吧,还是各村扫盲,学堂学子教育。
一切的一切。
自是没人会拒绝。
而有了六万多人团结一致,一起奋斗。
男子忙于建设,开荒,女子端茶煮饭,清洗衣物,孩童,少年在学院,学堂内读书识字。
各学堂李郓还选出了五十八名从扫盲教育之中脱颖而出的山民,再通过李郓三人亲自考核后,成为了各学堂的教师。
而有了这些虽然只能进行启蒙教育的教师加入。
各学堂学子的教学也都能顺利进行。
何况李郓每隔一段时间都会去各学堂亲自考核学子,少年孩童们。
发现有优秀的人,都会如黄琬,黄叙,黄重,黄程等人一样,集中起来自己亲自教育。
并与刘元稷,于海皎二人一起教授一些更加深奥的知识。
在众人共同努力下。
扫盲,学堂等也慢慢步入了正轨。
转眼,离土豆第一次收成已经过去四月。
夏季一过,秋高气爽。
这个时代不同后世,哪怕是夏季,气温最高也没有超过三十度的天气,加上山谷之中植被茂密,所以哪怕是夏季最热之时。
众人也觉得备感清凉。
而七月之时,除去土豆第二次大丰收外,红薯,玉米也相继迎来丰收时节。
除此之外,水稻,高粱,大豆,黄豆,棉花也都相继进入丰收之时。
虽然这些如今的规模都不大。
但是经过山民团结协作,伐木开荒。
到明年各种作物都将扩大种植规模,而李郓,刘元稷还计划明年将橄榄树,桑树,桐油树,漆树的种植提上日程。
反正这些山林之中就有,山中种植这些经济作物,也很便利。
百姓能够吃上饱饭。
也有更多闲心去种植这些经济作物。
加上李郓三人计划明年之时完成山民扫盲任务。
同时学堂教育也可以进入下一步基础教育的阶段。
学堂今后将在如今国学和算学的基础上,慢慢增加文学,历史,地理,自然科学等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