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他们这种人家,读书考学就是本分。
考上举人只能是最基本的,卫明琅这样在父亲不大满意的道路上。
比起其他很多学子来说,却还算是一路坦荡的了。
张景虞在卫明琅落第那一科,考中了一甲进士探花。
如今已经经过了翰林院和外放,又因治水有功被提前调任都城。
不说在同辈之中了,就算是与很多前辈相比,也是仕途通畅了。
卫明琅过了半晌,突然问道,你怎么突然进了都察院呢,这我是真没想到。
进了六部,好歹还有恩师,和同朝为官的长辈照应。
都察院既不是平步青云的最佳途径,也并非张景虞当初的心之所向。
只是一点意外而已,不会有何影响的。对此张景虞讳莫如深。
卫明琅也很默契的不多加追问,会读书和会做官其实是两回事。
很多人读书读得天花乱坠,结果做官做得一塌糊涂。
尤其是他们这种很多天生,为了读书而读书的官家子弟更甚,五谷不识,时节不分。
真的到了下面去做了父母官,碰上府衙干净的还好,若是鱼龙混杂的,那就要被骗惨了。
他们可也没少听过见过,去的时候还是志得意满,想着新官上任三把火
回来的时候就是囚犯的官员了。
张景虞似乎不大爱言语,偶尔也是附和卫明琅,接一两句话茬。
卫明琅也不在意,可见这般相处方式已经很久了。
我听说你在当地颇有些事迹,若不是我听同僚说起,都不知道呢。
卫明琅聊到兴起,完全忘记了,一旁还有妹妹也在。
他们说你在当地官员中,可是一举震了威名,将他们都震慑住了,这个太了不得了。
他们所擅长的,与我所学过的,必然有重叠之处,只要在抵达之前,摸清楚他们的底细就可以,这并不是什么难事。
这件事,就要与人脉有关了。
去之前做好万全准备,也是应当。卫明琅深以为然道。
卫幼卿听不到张景柯的半点消息。
她一个女儿家也不好多问。
哥哥虽然和张景虞交好,但和张景柯交集并不多。
他一个男人自然也不明白,自己妹妹女儿家的心思,天南海北的聊。
倒使得卫幼卿听出了,张景虞此人的厉害之处颇多。
那你是怎么就知道,每次何时何地,一定会出现洪涝的?
都只是巧合罢了。张景虞并不引以为荣,反而轻描淡写的一语带过。
卫幼卿不着意地说的背后,也许是必然。
张景虞适才掀起眼皮,多看了她一眼,卫幼卿额头饱满,面皮如雪似玉,双眼清凌凌的如同新泉,脸颊充盈,没有多余的线条。
这春纤玉白的女孩走出去,应是非常惹人喜爱的。
张景虞将目光挪开,反而看向了卫明琅的这位,想必就是令妹了。
对啊,这是我家幼妹。卫明琅很骄傲的表情。
卫幼卿学着他们的样子,朝张景虞见了礼,口齿生脆清甜,含笑道,早闻大名。
张景虞很正经地回礼。
卫幼卿闻言便笑了,这哪来的彼此呢?
张景虞呢,也没有收回那句话的意思,而是翩然一笑。
本站热门小说推荐
<ulcss="list-inline">
<u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