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此,集群意识还特意的为这些特殊用途的建设机器配有了初级生物核心,这便和工程船用的自动建设机有了非常大的区别。
这批十只自动建设机建造完毕之后,工程船就立马开工了。
在材料足够供应的情况下,一艘工程船建造完成只需要八百个小时,也就是相当于启源星的三十来天。
八百个小时之后,当轨道空间站将一套高级核心安装在工程船的核心部位后,整首工程船就算是彻底的完工了。
工程船除了一套控制系统外,其能源只是一个超大号的电容器,足够工程船全力运转一个月的。
推进方式是等离子推进,也就是人类所谓的霍尔推进器。
探测设备就是由电磁波和光学探测组成的探测系统。
而在武备方面,一门电化学炮位于顶部的炮塔之内,用于击碎一些小天体。
防御力除了船体的框架之外,就是一层复合装甲了。
至于传说中的能量护盾啥的,就不是集群意识现在的科技所能达到的。
当这艘编号为工程船2号的工程船(1号就是地面上那艘)在太空中和那些建造机一起为轨道空间站扩建了一个矿物熔炼仓,并将第一块从小行星带采集到的矿石投入进去后,集群意识就算是开始进入太空时代了!
太空时代的一个基本条件就是能够在星球之外能够进行生产工作。
而另外一个基本条件就是能够达到脱离母星的依赖。
这个条件集群意识倒是还没有暂时达到,所以它只是在进入太空时代的过程中,而不是完全的进入了太空时代。
想要达到第二个条件,其实也很简单,只需要建设出一条完成的生产链就行了。
轨道站能够进行扩充舱段单元就是为了这个而准备的。
现在有了可以熔炼矿物的功能单元,那么接下来就只需要再将孵化巢的生物生产功能、生产巢的机械生产功能和合金精炼巢的特殊材料生产能力进行扩充,再有了稳定的矿物供应之后,那么集群意识它就算是彻底的进入了太空时代!
生物生产的功能是为了生产生物核心,生产巢和合金精炼巢的功能自是不用多说。
这三样都是为了能让轨道站能够进行自我复制的关键功能,也是建造起来相对简单的舱段。
只有那最为关键的、为这些功能设施提供原材料的矿物采集,才是集群意识最为想要解决而还没有解决的问题所在。
空间采矿的能力,如果使用上一世的生物单位倒是能够解决,但是却不是最终的解决办法。
就好像它之前所规划的采矿方案一样,在拥有矿产的地点建造一座半永久性的采矿站。
然后这座采矿站内还要配备矿物提炼的设施,以便先一步对原矿进行一道处理。
随后这些经过处理过后的矿锭才会被运输到各个需要的地方去。
有这些耗能高的设施,一座可控核聚变反应炉肯定就是要配备的了。
所以,每个采矿站就是一座集合了采矿能力、矿物熔炼能力和发电能力的空间站!
这些都还好说,只是另外一座功能不同的轨道站罢了。
而集群意识之所以还没有研制出来这种采矿站来,最大的问题是该如何进行、用什么方式进行采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