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群意识将外太空一整套、一连串的各种单位给设计好了之后,就开始了建造阶段。
首先就是在地面上建造的一艘勘探工程船。
以及在赤道的火箭发射场的旁边建造了一个长长的跑道。
这条跑道就是用于勘探工程船在地面上起飞用的。
为了谨慎起见,跑道的长度不下于一公里。
到时候在地面上的这艘勘探工程船建造好了以后,就将此起飞前往太空!
当地面上的这艘用于检验、测试的勘探工程船完成并没有发现问题之后,轨道站才会接着建造。
毕竟现在的轨道站还不能自给自足,所有的物资全都要靠启源星进行运送。
而为了提升运送力度,原来的火箭发射的方式就有些不合适了。
火箭运送的量少不说,自身的浪费也是非常的大。
想想看,火箭本体那么庞大的体型,还都是一次性的,那该有多浪费资源啊!
所以在有了新一代的高温等离子推进器后,新一代的地天运输单位也就要有才行。
勘探工程船能够靠着自己的力量就能飞向太空,靠的就是它那强劲的可控核聚变反应炉。
因此,新型的地天运输单位,要是需要配备高温等离子推进器,那么就要为其配备可控核聚变反应炉才行。
但事实上,真的需要吗?
如果有能不依靠可控核聚变反应炉的条件,就能驱动高温等离子推进器,那肯定是要不装反应炉的好。
毕竟可控核聚变反应炉自身也是有着一定体积的,而且耗费也高。
很快,集群意识就有了思路。
“地天运输器只是需要起飞阶段的能量,在外太空和返回阶段不需要太多的能量。”
带着这个想法,集群意识开始和科研核心一起研究了起来。
地天运输,就是地面和太空之间的运输,和人类的“空天”概念有着很大的不同,不需要航空的能力。
高温等离子推进器所需的不是可控核聚变反应炉,而是需要高温等离子体用作推进器。
所以,只要将高温等离子体能够保存一部分在地天运输器的内部,就能够驱动高温等离子推进器了。
而保存的方法却是现成的,就是用强磁场约束!
但是形成强磁场本身就需要大量的能量,这个能量如果没有可控核聚变那又该从何而来呢?
经过研究,集群意识研究出来了一种办法。
那就是在地天运输器的内部形成两个强磁场,分别保存两团等离子体。
一团用于给地天运输器供能,包括形成强磁场和运输器其它仪器的消耗。
而另外一团,这是专门的用来供给等离子推进器的。
等到地天运输器完成一次任务之后,再补充进高温等离子体,就可以反复的执行任务了。
研究完了之后,集群意识豁然发现,它在不知不觉间竟然就研发出来了一种高效的电容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