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且这颗岩质行星的轨道上还有着足足散客大小不同的卫星——每颗都达到了流体静力平衡的球形!
第七轨道又是一颗气态巨行星,颜色是灰中带了点红,有着六颗卫星,其中只有一颗是球形。
第八轨道,也就是橙矮星最远的行星轨道上,有着一颗寒冰星球。
寒冰星球,就是一颗充满了坚冰的星球。
不管内部是什么样的,在其表面看来,就像地球的南北极一样,全都是冰。
这些冰的成分不一定是水,也有可能是甲烷这类的物质。
在原理恒星的轨道上,就算是这些物质也会因为极低的气温而称为固态,看起来就和冰差不多。
过了第八行星轨道,就没有“行星”了,但也不是什么天体都没有。
小行星不管在什么地方都有可能出现!
和地球所在的太阳系位于星云之中不同,启源星系没有位于星云之中,所以在轨道范围之外,就没有过多的物质存在了。
而星云,相隔十来个行星系之外,大约近千光年之外,集群意识倒是知道有一个!
集群意识知道启源星系的所有大型天体的位置和大致情况,但是更为详细的情况它就不知道了。
比如在上一世并不为它所重视的矿物的分布情况,它更是完全不知道。
所以这就是它为什么派遣第一艘真正的太空飞船前去勘探的原因所在。
但就算如此,这一次的勘探全都是以其它小型天体为主,行星和卫星这些大型天体勘探工程船就没有这个勘探的能力了!
毕竟要想勘探这些大型天体,是需要进行登陆的,而且一般比较耗时。
经过简单的计算,勘探工程船的超级核心就根据集群意识提供的那部分星系资料,计算出来了探测的先后顺序。
第一站,勘探工程船首先就勘探了启源星的星环,准备就近勘探出来些矿产资源,也好为轨道站及早的提供补给。
启源星的星环没有多大,勘探工程船只是花费了一个多月就完成了全部的勘探。
勘探的结果就是在这道星环上,存在两个矿物富集区。
所谓的矿物富集区,就是在这一段小行星带内有着足够开采价值的矿物。
除了这两点之外的星环不是没有矿物,只是矿物比较分散,开采起来费时费力。
勘探工程船勘探清楚了星环的矿物分布情况之后,没有立即停下来建设采矿站,而是继续之前的任务,去探测启源星系内其它地方的资源分布情况了。
又过了段时间,地面上的第二艘勘探工程船也快要完工了。
第二艘勘探工程船能在几个月的内完工,除了省去了第一艘的探索、研发的时间外,更是有了全套的、现成的建设体系。
而这第二艘勘探工程船的任务才是去建设采矿站的。
这一次的起飞,勘探工程船可是载满了建设用的物资的。
另外,第一艘地天运输飞船也建造了出来,将会担任后续物资的输送任务。
当三个月之后,位于启源星星环采矿点的采矿站建成、投入使用,并将第一批熔炼好了的矿物送到轨道站之后,集群意识就算是彻底的进入了太空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