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通过增强计算机的能力,节省了生物控制核心的应用。
卫星级星际战舰除了控制核心的变化,动力和最高航速上肯定也是有着变化的。
或者说,正是因为这两种核心技术的应用,才让卫星级变成了星际战舰的。
第三代可控核聚变反应炉搭配脉冲推进器,最高航速在设计上就达到了每秒三千五百公里。
除此之外,防御方面也进行了一定的升级,将最新版的改良能量装甲给安装了上去。
还将能量护盾的能级也提升了一个档次,变成了三级能量输出的偏转护盾。
三级能量输出的偏转护盾,能够防御两级能量输出的持续攻击,能够防御三级能量输出的瞬间攻击。
当然了,引力波传感器也是要配上的。
武器方面,那一门四级能量的同轴等离子炮没有变化。
只是将次级主炮各自增加了两座,然后稍微提升了一下武器的能级。
其中改变最大的,就是将之前的百兆级聚能蓝色激光炮给换成了最新的紫色激光炮。
紫色的光波长度更短,也是光谱内最后一个颜色等级,算得上是激光炮的终极版本。
紫色激光炮不用聚能,就能达到二级能量输出。
相应的,经过上次的实战检测,集群意识发现太空导弹的很多限制。
所以在增加舰炮数量的同时,减少了导弹垂直发射单元的数量。
最后完成了一种在攻击力和防御力稍微提升、机动力极大提升的星际战舰——「卫星级星际战舰」!
战舰的名字倒是没有变化,只是将「太空战舰」变成了「星际战舰」。
详细数据如下:
【名称:卫星级星际战舰。
等级:星系文明第三代。
定位:星系间作战用。
武备:一门四级能量的同轴等离子炮。
八座三联装二级半能量的大型正电子炮。(上下各三)
八座三联装二级能量的紫色激光炮(左右各三)。
四座三联装三百六十毫米口径的重接炮(舰艉四面)。
两套三百六十单元导弹垂直发射系统(上下两面各一)。
两套二百五十二单元导弹垂直发射系统(左右两面各一)。
三十九套暴雨系统(分布各处)。
规格:长六百五十米、宽一百一十米、高九十米。
核心:一个超级核心、一个高级核心阵列(三个高级核心)、舰载光子智能主机。
防御:改良型能量装甲、三千至三万毫米多层叠加缓冲复合装甲、三级能量的偏转护盾。
动力:第三代式可控核聚变反应炉、脉冲推进器系统。
航速:最高每秒三千五百公里。
探测:引力波传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