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平安在身形消失之前,忍不住对陆台骂了句“你大爷”。
陈平安来到一座湖心台上,环顾四周,碧水湖水波浩渺,云雾升腾,湖上悬有百余座阁楼,阁楼之间以小路相互衔接,各自系有泛湖赏景的三两小舟。
高台四面八方皆有亭亭玉立的绿裙少女,她们大多豆蔻年华,姿色出众,正在为客人指明方向。
陈平安所住阁楼名为“余荫山楼”,楼高三层。当初购买玉牌的时候,对方建议陈平安可以与数人合住此楼,如此便可省下一大笔钱,但是陈平安思量一番,还是婉拒。
吞宝鲸渡船方面不觉奇怪,修道之人,喜好独来独往,亦是常理。不过若是挣钱不易的山泽野修,习惯了精打细算,还是愿意跟陌生人同住一楼,说不定可以笼络关系。大道之上,多个朋友,哪怕是萍水相逢的点头之交,仍然不是坏事,说不定就是一桩大机缘。
在问过碧水湖绿裙侍女后,陈平安走下湖心台,沿着一条湖上小径缓缓前行,他的两边或是头顶,时不时有仙师御剑或御风而行。陈平安走了没多久,身后就有位“美人”拎着裙摆,踩着小碎步,一路小跑而来,俏皮娇憨。
陈平安是一个很不怕麻烦的人,在龙窑时他是任劳任怨的学徒,之后护送李宝瓶、李槐他们去往大隋书院,事无巨细,都是陈平安操心和照顾。陈平安虽不怕这种麻烦,却很怕另外一种虚无缥缈的麻烦,比如这个名叫陆台的阴阳家术士。虽然陈平安直觉上对他没有什么不适,没有当初面对苻南华、崔瀺的那种压抑和阴沉,可是在不确定一件事是好是坏的时候,陈平安习惯了先保证让一件事“不坏”。
陆台与陈平安并肩而行,他转头望向陈平安的侧脸,嫣然笑道:“生气了?男人这么小气怎么行?大度一点,度量大,能够容纳的福缘也会跟着大。儒家的君子不器,总该听说过吧?”
陈平安停下脚步,转头望向这个古怪的家伙:“你跟在我身边,到底图什么?你那大吉卦象跟我又没有关系——”
陆台笑眯眯道:“怎么没有,我可是用你给我的那颗谷雨钱算的卦,你的关系大了去了,你就是这场机缘棋局里的那个一——”
这次轮到陈平安打断他的言语:“谷雨钱不是给,是借。”
陆台皱起纤细妩媚的黛眉,用心想了想,柔声问道:“总谈钱多伤感情,不如咱们做笔小买卖,我拿一样心爱法宝跟你多换一些谷雨钱?”
陈平安摇头道:“那还是先欠着吧。”
陆台委屈道:“你为什么这么怕我,视我如洪水猛兽?你想啊,修行路上,一见投缘,携手游历,看遍山河,是多美好的事情?”
陈平安头都大了,原来天底下真有道理讲不通的事情,他都不知道如何开口解释。
陈平安默默前行,陆台左顾右盼,自顾自说道:“这处秘境曾是垂花小洞天的一部分,为一位喜好收集世间泉水的女仙人占据,只可惜她最终飞升失败,不但身死道消,还被天道反扑,连累整座垂花小洞天支离破碎,绝大部分消散在天地间。这座碧水湖算是比较出名的一个秘境,因为这三百里湖水,都是女仙人当年收集的名泉之一,其中泉水精华所在的一条条细微水脉,最适合拿来煮茶。”
陈平安一言不发,走出四五里路后,他看到了那座高三层的余荫山楼,楼台四周是檐下走廊,围有白玉栏杆,还有一座小渡口,停靠有两小舟。余荫山楼附近有一大片荷花,有采莲女摇舟穿梭其中,哼着乡谣小曲,柔弱动人。
陈平安停下脚步,提醒道:“我到了。”
陆台点点头。陈平安见他装傻扮痴,只好直截了当地问道:“我今天就不请你进去坐了,有空的话我去找你,你住在什么楼?”
陆台伸手指了指余荫山楼。
陈平安苦笑道:“陆公子不要开玩笑了。”
陆台抬起双手,捧着一大把小暑钱:“方才在湖心台那边,我迫于生计,想着咱俩关系这么好,你总会给我一个落脚的地儿,便将住处卖给一位极其有钱的神仙了。”
陈平安的脸色有点难看。
陆台赶紧说道:“放心,我绝不会打搅你修行,你借我一条小舟就行了,我每天就睡在上边,没有紧要事情,我绝不走入余荫山楼。我自己带了些果腹的吃食,你不用管我,人生在世,我辈修士,哪里不是逆旅,你千万不用内疚,吃苦也是修行的一种……”
陈平安脸都黑了,世上怎么会有这么死皮赖脸的牛皮糖人物?
陆台蓦然一笑:“好啦好啦,我便与你坦诚相告了,我除了算出这趟桐叶洲之行,是‘封侯’的上上签,其实还算出了这次机缘不在宝物,而是‘上阳台观道’五字。与你同行,借由你的心境,无论好坏高低,都可以砥砺我的道心,这叫借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说到这里,陆台呵呵一笑,改口道:“错了错了,是借他山之玉可以攻石!”
陈平安没有计较陆台的措辞,当陆台说出“观道”二字后,陈平安既放心又忧心。放心是陆台多半没有胡说八道,这不是刻意针对他陈平安的阴谋;忧心是自己寻找那座观道观和老道人,多出一个身世不明的陆台,不正是节外生枝吗?
陆台犹豫了一下,似乎做了一个天大的决定,他咬牙道:“你若是这般处处提防我,肯定会影响到我的‘观道封侯’契机。我可以认认真真帮你算一次卦,只要别牵扯到太厉害的大人物,我算得都还算准,可如果牵扯到上五境的神仙,我就有大苦头吃了,比起什么睡在小舟上,要遭罪千百倍!陈平安,机会难得,不要错过!”陆台似乎害怕陈平安不相信,死死盯住陈平安,“不骗你!”
陈平安叹了口气,摆摆手,拒绝了陆台的提议,说道:“你就在余荫山楼住下吧,但是之后你我各自修行,井水不犯河水。”
陆台神色古怪,望向陈平安的背影,发了一会儿呆,他恍然回神,脸上有些如释重负的神情,快步跟上。
陈平安住在一楼,陆台选了三楼,两人之间隔了一个二楼。
陆台舒舒服服躺在三楼的床榻上,笑了笑,满脸的慵懒满足。
既来之则安之,陈平安不再管那个云遮雾绕的阴阳家子弟,除了背上的长剑和腰间的养剑葫芦,他身无外物,孑然一身,很轻松,美中不足的当然就是身边多出了一个莫名其妙的陆台。
陈平安坐在靠窗的桌旁,从方寸物十五当中取出一叠书:神仙书《山海志》,介绍中土神洲大雅言和桐叶洲雅言的两本书,还有在彩衣国获得的几本山水游记。他将这些书整整齐齐地放在桌上,然后取出一些来自竹海洞天青神山的珍贵竹简,打算在看书之余随手刻字。
每天早上练习撼山拳,下午练习《剑术正经》,晚上看书,学习两洲雅言。
很奇怪,明明只是破碎的秘境,碧水湖仍然有日月升落于湖水的奇异景象,因此也有了昼夜之分,不知是仙人的上乘障眼法,还是洞天福地破碎后的独有规矩?
陈平安的练拳走桩,就围绕着余荫山楼的那圈廊道。
凉风习习,荷花清香徐徐而来,在依稀可闻的采莲女的歌声中,白衣少年悠悠出拳。
下午陈平安就只在宽敞的一楼练剑,并不去楼外廊道,依然是虚握持剑式。
因为背负长剑剑气能够淬炼魂魄,本身就是修行,陈平安哪怕到了晚上睡觉,都不会摘下长剑,他会选择侧身而眠的姿势。
养剑葫芦高高挂在床前,如今不再经常喝酒,就不用总是悬挂腰间。他与初一和十五这两位小祖宗一路上朝夕相处,越来越心有灵犀,交流起来越来越顺畅,似乎两把本命飞剑的灵智也越来越成熟。陈平安入睡之后,就让它们帮着看家护院。初一没答应,但也没拒绝,更加温驯的十五则在养剑葫芦内欣然“点头”。
晚上看书期间,陈平安会从方寸物中临时取出那本《丹书真迹》。跻身武道第四境后,他发现自己可以多画两种符箓。第一种是山河剑敕符。剑敕符为护身符的一种。山为三山之山。何谓三山,书上并未详细介绍,而此符的‘河’字注解也很笼统含糊,只说曾有神人坐镇江河,职掌“斩邪灭煞”,喜好“吞食万鬼”。第二种是求雨符。求雨符可令“天地晦冥,大雨流淹”,此符顾名思义,属于坛符之一,多是道门的高功法师所擅长,陈平安则兴趣不大。
比起阳气挑灯符、祛秽涤尘符和宝塔镇妖符,这两张符箓的品秩要略高,陈平安对剑敕符尤为上心,就以最普通的黄纸符书写了一张,有些勉强。陈平安跻身武夫炼气境后,魂魄大定,越发浑厚,他经常能够听到三魂路过心湖之时,那种冥冥之中的叮咚滴水声。
一旬光阴,陈平安偶尔会听到二楼的轻微脚步声,但是次数不多,陆台一次都没有下楼打搅陈平安。陈平安略微心安。
一桩没来由跑到自己跟前的缘分,只要不是孽缘就可以了,不用刻意追求善缘。
这天夜里,陈平安写完了第二张剑敕符,还是不太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