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三百五十四章 林丛丛进官仓

insins

安寄点头承认,她还是得夸一夸。

填饱肚子,小娘子裹紧身上的厚披风,靠在车壁上和安寄说了自己担忧的事情,林丛丛要去的码头,距离京城三十里地,路上她和安寄说了顾虑。

到了地方时,天已经蒙蒙亮,她吃饱了车子走得极慢,加之漕船也是白日才抵达,也就走走停停,偶尔林丛丛自己还下车和安寄步行一段。

算是三更半夜还在散步。

安寄常在夜里奔走,唯独今夜,有一个让他心安的人相伴在侧:“林娘,我想他们动作应该没有你想得快,不过咱们还是有备无患的好。”

“我也是这样想的,户部和武侯府的人先拦住城外的饥民,能安顿好人比什么都重要。”小娘子脸藏在狐绒的兜帽里,声音在夜里格外清晰。

马车咯吱咯吱走在前面,他们走得急,除了驾车的阿虎,林府和安寄的护卫都没跟来,所以他的神情格外放松。

挂在车顶两边的灯笼,是夜路上唯一的光,一左一右随着车身晃动,安寄看不到地上自己的人影,却还想到一句落影成双的话。

心思浮动的男子,不知不觉中靠进了林娘,抵达码头的时候,晨光照亮了她的眼眉,安寄负手,与她面对涛涛江水:“林娘,漕船未到,我们去看看官仓如何。”

“官仓,我能进去?”林丛丛打了个小小的哈欠,早晨的浓雾散开,阳光变得有些刺眼,她眼眸跟着涌出一股湿润,小娘子不得不用力眨了眨眼,免得出现迎风落泪的社死症状。

官仓在京城附近,是官府存放粮食的巨型仓房,有专人看管,如果她没有记错,魏柏说官仓属户部下辖,仓吏大小也算个官。

有人邀请她去看,林丛丛当然愿意,就是怕麻烦,毕竟自己身上没戴能证明身份的东西。

安寄说没事,他戴了就行,小娘子嘿嘿一笑:“你也能刷脸啊,那行,和我好徒儿一样有用。”

“什么是刷脸。”安寄好奇。

“就是拿你的脸当鱼符用,走吧,是不是那边,我看到高耸的屋檐。”林丛丛跳上马车,站得高还能看到屋檐的一角,感觉是个大仓,希望里面的粮食足够,让她手里的这点小鱼小虾能浑水摸鱼,不用全都花出去。

“对,就是那边。”安寄也跟着上车,他们熬夜之后,反而精神奕奕,早上还是在路径的村民家里借的水洗漱。

由安寄和阿虎一同驾车,去官仓的路是上坡道儿,马儿走了一夜,有些不愿意溜达,所以废了一些功夫才到达官仓门口。

守门的小吏查验了安寄的身份,恭敬的放行:“安少卿,里面请。”

马车进门,林丛丛迫不及待的下车,她没亲眼见过官仓,仓吏和其他主簿等人吃住在这儿,除了存放粮食的地窖,地面上的屋舍就是主人的地方,方方正正的大院,仓吏还养了不少家禽。

“不知,安少卿大驾光临,是为了何事?”仓吏请安寄和林丛丛进屋。

茶水烧在炉子上,安寄说是想陛下安心,特地过来查看码头附近的官仓,老成持重的仓吏也知晓饥民围堵京城的事儿。

他长吁短叹:“今年收成不算好,我已经如实上报,码头的官仓五个仓室,装满粮食的只有这个数。”

仓吏举起两个手指,他面色严谨,仔细揣测着安寄的脸面:“其他官仓如何,我不知,如果说错了,还请安少卿海涵。”

“没错,简大人无需过于拘谨,我和县主没有恶意,也不是为了问罪。”安寄解释。

“哎,安少卿,请用茶。”铜壶里的水烧开了,仓吏简大人泡了一点粗茶迎客。

与此同时,库房的大门给两个孔武有力的长工打开。

林丛丛借着安寄刷脸的机会,终于能亲眼查看官仓的格局,主簿带她进了一处空置的仓室,除了木结构的称重,其他地方都尽可能用青砖来建造,站在巨大的凹坑边缘,小娘子一阵惊叹,真的是能装好多粮食的地方:“主簿,你们这的粮食能让一个村子吃上大半年呢。”

“京城外的村子省着吃能吃七八个月,可京内的坊市用粮,我这儿能管三个月。”老实的主簿还真掐指算了算才回答。

对方如此认真,林丛丛都有点不好意思了:“你谦虚了。”

看过空仓,林丛丛又转到装满粮食的仓室,如果不是碍于面子,进了满仓的库房,林丛丛很想从堆成山的谷子上滚下来,不过,她还是收敛住自己,毕竟人家一口一个县主,喊得十分恭敬。

回到安寄那边,林丛丛洗了手,接过点心和暖茶,喟叹道:“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啊,安寄,这样的官仓和义仓在京城附近有很多么。”

见识到官仓的规模,林丛丛自嘲她是杞人忧天,还想着让池中楼设法从外地调集粮食过来保命,真花了冤枉路费呢。

难怪曹靖和她说,等着听消息,原来是不用担心,不过也好,池中楼的粮食能用在姥山林,那片林子里还有一大笔钱存着,相互抵扣了,不赚不赔。

“据我所知有五十多处,等姥山林打通了官道,还能多建几处。”安寄回道。

“安寄,魏柏曾和我说,陛下让各地兴建义仓,真有先见之明啊。”林丛丛喝了茶,未到有点苦,而且不回甘,她微微皱眉,不过还是一口喝完了,用手盖住茶杯示意自己不需要再续:“不过,兴建义仓的隐患,你们当时是怎么考虑的。”

这儿不是京城,林丛丛提到陛下时稍稍放开些,她想知道当初陛下是如何权衡利弊,最终选择放权的。

“县主,兴建义仓还有隐患?你是说大兴土木,劳民伤财么。”简大人疑惑。

安寄也看向她,狐疑道:“义仓为赈灾,不算劳民伤财之举吧。”

“我不是这个意思。”林丛丛看他们误会,连连摇头,她说的是另一件事:“我是说,一旦遇到有人举兵造反,散落在各地的粮仓,不就成了人家的口粮么,朝廷强盛时无需忧心,如果朝廷式微,各地动荡呢,有粮就能打仗了。”

推荐:stylereenda{font-sizepxlor6dd4padding0px}sty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