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就想,或许有些人留在乡野之间比居于庙堂为君分忧更加有意义吧。”
只是对科举有意见的沈爹完全不知道他在何先生和余度心里有了如此高大上的形象,此时他正呆呆的望着长长的队伍发愣。
谁能告诉他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那些完全没见过的孩子都是从哪里知道的消息。
“沈家大郎,这是俺媳妇的哥哥的小舅子的儿子,仔细算算也算咱村的亲戚,应该可以收的吧。”
“大郎你别听胡大牛扯犊子,他这都扯了十万八千里了!
你看我家的,这是我亲外甥,跟我长得一模一样,这才该优先入学!”
“什么亲外甥后外甥,俺们家石头还没登记呢,你们别在这儿胡搅蛮缠抢小河村的名额!”
沈大郎也是无奈,沈爹本来只打算收十几个学生,后来胡里正说不够,沈爹就决定按三十个的数量准备启蒙书本。
结果村里人一听学堂连昂贵的书都免费给孩子用,本来还犹豫着到底是送一个还是送两个的立刻不犹豫了。
不就一年四百文嘛,又不用买书,他们供得起!
然后消息跟长了翅膀一样迅速传到别的村,于是就有了现在的场面。
那些外村的还担心沈家会不会因为他们是外村人就不收,拐了七八十来道弯的跟小河村村民攀关系。
半个月下来,小河村的村民顿时多了好多从来没见过的亲戚。
站在沈爹旁边的胡里正气的直敲拐杖,
“这群长舌妇,说了不让她们往外说,现在一下来这么多可如何是好!”
沈爹看了看他,又看了看队伍里排队的里正媳妇和儿媳妇。
请您在说这句话前让您的媳妇和儿媳妇把身边那不认识的三四五六个孩子送走好吗?
“咳咳,这事儿本里正会解决的。
这是咱们小河村的学堂,必须优先本村孩子入学,其他村的不如就先赶走吧。”
只是这样一来他投进去盖学堂的三两银子就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补上了。
沈爹也头疼,这些孩子和他们的父母也只是想让孩子识些字好拥有更好的人生,若是就这样赶走,未免太过不近人情。
更何况这些孩子多多少少都跟小河村村民有亲,这么干小河村日后就要成众矢之的了。
见沈爹为难,沈雨醉道,
“那就先一家优先收一个,教会了一个他们回去就能教他们的兄弟姐妹,这样还能省一份银钱。
剩下的暂且全留下……”
“可是那也太多了,学堂里顶多能容纳四五十人,太多了也看顾不过来。”
学堂本来就不大,沈爹的精力也有限,孩子太多就教不好了。
沈雨醉继续道,
“没说让他们全留下,只是暂时留下而已。
爹爹只管教,等到了一个月就进行一次考试。
不管是来学堂学的还是跟着兄弟姐妹学的全都来参加。
到时候爹爹对学堂里的这些学生有了基本的了解,谁是真的好学,谁只是来凑数自然能够分辨。”
现代的教育资源还不平均呢,更何况是贫困的古代。
想读书努力和天赋缺一不可,给了机会却抢不过,那就只能怪他们自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