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我见到了。
但我却有些失望。
出现在我面前的秦哀公是一个垂垂老矣的普通人,他的身体并不强壮,思维也不太灵活,甚至连说话都不甚流畅。
我并不比他年轻,但是在我们交流的时候,有好多次他都没有听清我说了什么。
他周围的炁都不怎么活跃,甚至在飞快远离他。
这就是人族的希望吗?
在现在的我看来,无论是孔丘还是尹喜,甚至我自己,都比嬴氏更承担得起希望一词。
我向哀公讨要了一些血液。
哀公很痛快的就给了我。
我拿到了哀公的血,甚至还有他的父亲和儿子的。
没有错,他们确实是人族。
但只不过是普通人罢了。
我不再抱有希望,起身告辞。
不过,还有一件事……
灵王生前一直拜托我,无论从炁里研究到了什么,都要将研究出来的东西让给嬴氏一份。
我答应了。
我将自己有关炁的研究,可能会感炁成功的办法,从尹喜那里得到的引炁之法,还有这半生的修行感悟全部留在了秦国,然后离开了那里。
他们或许真的是人族的希望,但他们不会是我的希望。
或许许多年之后,嬴氏真的会带领人族颠覆血统的掣肘。
但那时我大抵已经看不到了。
我离开了秦国,准备动身前往宋国,沛县。
那里是我的家乡。
这天,我骑牛行至梁国郊外,正闭目养神,思索着如何让普通人感炁,又如何能够将引入体内的炁就在体内。
忽然听到有人大呼“先生”。
我看过去,发现是我曾经的弟子阳子居。
阳子居是魏国人,曾经入周太学,私下拜我为师,没想到竟然会在梁国相遇。
这世间之事真是奇妙。
阳子居从高头大马上翻身而下,掀起锦绿长袍,跪拜在青牛前。
我扶起阳子居,与之相并同行。
我问他:“最近忙于何事?”
阳子居道:“来此拜访先祖故居,购置些房产,修饰一下梁栋,招聘一些仆役,整治整治家规。”
我问:“有吃饭睡觉的地方足够了,为什么要如此张扬?”
阳子居道:“修身之时,坐需寂静,行需松弛,饮需素清,卧需安宁,没有深宅独户,怎么能做到这些?买了深宅独户,不招收仆役,不准备用具,如何能支撑起家的运转?招聘了仆役,准备了用具,不立下家规的话,如何才能管理好他们?”
我笑了:“大道自然,何须强自静。”
“行无求而自松,饮无奢而自清,卧无欲而自宁。”
“修身何需深宅?腹饥而食,体乏而息,日出而作,日落而寝。”
“居家何需众役?顺自然而无为,则神安体健;背自然而营营,则神乱而体损。”
这些都并非是修行之术,但不知为何,对于修行颇有裨益,所以我便记了下来。
阳子居有些惭愧:“弟子鄙俗,多谢先生指教。”
我突然有了一个想法。
这些东西对于修行有好处,那如果让一个人一直这么生活,那他会不会感炁呢?
我问阳子居:“安居何处?”
阳子居道:“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