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折戏,是这出戏里,最为让人纠结的一折。
见妻!
就是杨四郎听闻自己的夫人也在后帐,于是就要去见一见这个苦命的女人!
而这一折戏,是《四郎探母》中最让戏迷们津津乐道而且讨论最多的一折!
因为结果是很明显的,杨四郎见了妻子一面,最后还是狠心的撇下了妻子,一个人回到了番邦!
这样的结果,对于杨四郎这个人的品行有着非常大的伤害,甚至有一段时间,在演出《四郎探母》这出戏的时候,就将“见妻”这一折给删掉了,直接就不演了!
】
就算是现如今的不少剧团,也很少演出《见妻》这一折,而且《见娘》和《哭堂》竟然都放在了一起,时间非常的短!
但是,《四郎探母》这出戏里,虽然《坐宫》足够精彩,名气也足够大,但是论到这出戏的戏核,还得是《见娘》《见妻》《哭堂》这三折戏!
因为这三折戏才是这出戏的灵魂之所在,也是这出戏为什么能够流传到如今的所在!
首先,《见娘》,这是这出戏最根本的东西,《四郎探母》就是为了回来探母的!
而《见妻》这折戏,如果删掉的话,就显得整出戏少了那么一丝人情味,而且显得剧情虚假!
《四郎探母》这出戏的核心是什么,讲述的其实就是在战争背景下的亲情伦理悲剧。
而《见妻》这一折,则是把这出戏一下子推上了!
《见娘》只不过是一个铺垫,而《见妻》则是让杨四郎内心的煎熬达到了极致。
番邦有铁镜公主,一十五载悉心照料,而且还为他传宗接代,更是听说他要回宋探母,二话不说,前去盗令,这样的恩情,杨四郎怎能舍弃!
而这一边,四夫人乃是自己的结发妻子,当真的是情深义重,两人少年夫妻,如今十五年后重见,更是不忍离开!
这种剧烈的戏剧冲突之下,才让人对《四郎探母》这出戏钟爱这么多年!
《四郎探母》这出戏,好就好在他的人情味上。
在辽宋交兵的残酷背景下,剧中人首先考虑的全都是亲情。
这也是这出戏能够长演不衰的魅力所在。
当初两狼山一战,杨令公被困,苏武显化牧羊老人,给了老令公两个警示:苏武庙中李陵碑。
意思是你要么做苏武,持节不改便要受尽磨难,要么做李陵,苟全性命便毁了杨家的世代英名。
杨令公老迈,承受不起这些,选择了自尽。
令公虽死,他的四子,同样被困的杨延辉,则被迫选择了李陵的道路。
不过他机智地隐瞒了自己的姓名,一者无损杨家声誉,二来躲过北国的仇恨报复。
于是,改名木易的杨四郎成功地在北国活了下来,甚至得到了辽国当权者萧太后的赏识,招为驸马,与公主结婚一十五载,还有了后代。
日子越安稳,夫妻越恩爱,杨延辉对于故土与家人的思念,就越发强烈。
这种思念不光是思念老母与亲人,更有对于结发妻子的思念。
这一点杨四郎是不会对妻子铁镜公主开口的,很大程度上也不会明着对观众说的。
然而冰雪聪明的铁镜公主猜到了这一层。
大家想一想,如果回宋营仅仅是看母亲,公主怎么就那么怕他不会回来?
女人的直觉告诉公主,他在宋营有原配夫人,那两口子见了面,可能就真的难舍难分了,自己这边就要守活寡一辈子了。
当然这一点公主也是不会开口告诉驸马的,两个人的心思都在不言之中。
铁镜公主是女中豪杰,在问明情况后,她选择信任她的丈夫。你说你会回来,你就一定会回来,而我会不惜一切代价地支持你。
金批令箭那是军中法度,就算是太后亲闺女去骗取,也是冒着极大风险的。
而《四郎探母》的最,就是《见妻》这一折。
杨四郎见到了结发妻子四夫人,确实是难舍难分。
但选择了四夫人,意味着抛弃了有情有义,不顾一切来支持他信任他的铁镜公主。
无论怎么选择,对于他,都是痛苦万分的。